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研究

浅谈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研究

浅谈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14T10:13:22.680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作者:路会景[导读] 头颈部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婴幼儿头颈部肿瘤疾病,该病可对胎儿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

路会景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特征。

结果:10例患者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

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为6例、实性回声肿块3例。

彩超诊断特征为肿块实性部分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9例胎儿家属均
选择继续妊娠,在胎儿出生后未出现死亡或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良好。

结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主要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该病通常可自行消退,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但对于诊断过程中发现血管瘤较大者,应每间隔2周对胎儿进行一次心功能检查,预防引发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关键词】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表现;临床结局头颈部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婴幼儿头颈部肿瘤疾病,该病可对胎儿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对于头颈部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诊断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影像学手段明显提升,临床上对于头颈血管瘤的了解也进一步的深入。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纳入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其中1例在胎儿出生后证实为淋巴囊肿,剩余9例胎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疑似胎儿母亲检查孕周为20~38周。

1.2方法本次诊断仪器为Voluson 730 EXPERT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Accuvix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与α10。

其探头频率分别设置为4-8 MHz、4-7MHz与3-5 MHz。

以常规方法对胎儿行全身及附属结构诊断,对胎儿生长发育指标等进行测量。

对于疑似患者,需对肿瘤声像特征进行诊断,主要观察特征为病灶大小、边界、回声、血流信号及其频谱波形。

并观察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确定是否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

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则需进行追踪手术与影像学检查。

对于终止妊娠的孕妇,则需追踪引产而的病理结果。

2、结果2.1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声像特征10例疑似胎儿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

该9例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超声声像表现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6例与实性回声肿块3例。

在彩超诊断中,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患者中,可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动脉频谱。

在实性回声型患者中,可见头颈部边界清晰的实性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彩照诊断中可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动脉频谱。

2.2合并异常情况本次9例确诊患者中,均未发现胎儿及附属结构异常。

出生后面患者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中1例为46,XY,1例为46,x,Yqh+。

其余7例患者出生后未发现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情况。

2.3头颈部血管瘤胎儿的临床结局9例胎儿母亲均要求继续妊娠,后期肿块自行消退者2例、1岁内肿块自行消退者2例、。

其余5例患者分别通过核素放射治疗、随访监测、手术治疗等病症消除。

本次无病死病例或其他并发症。

3、讨论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主要支持两种理论,其一为休眠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复发引起血管瘤,其二为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瘤[1]。

但目前尚无定论。

血管瘤可为单发或多发,其可发生在皮肤、黏膜、深层结缔组织或内脏。

其中头颈部血管瘤特征较为明显,可对胎儿外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胎儿的身心健康。

以往,大部分血管瘤只有在出生后才被发现。

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妊娠期胎儿头颈部血管瘤检出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Bronshtein等提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最早可于14孕周时被检出,但在临床实际中,中位检出孕周为28+2周左右,通常于中晚期可检出。

因此,孕妇可在20周后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

超声诊断是临床上用于胎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主要诊断手段,在超声诊断特征中,本次9例确诊胎儿超声表现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与实性回声型。

彩超诊断中,提示病灶实性部分的血流信号。

其中,对于囊实性混合回声型特征的胎儿,通常需行进一步临床诊断,与分隔性囊性淋巴管瘤声像诊断特征进行鉴别。

在关于胎儿临床结局方面,相关资料指出对于合并染色体异常的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畸形等症状。

而对于部分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通常出生后病变可自行消退。

因此,在胎儿出生后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为胎儿后期的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2]。

在本次调查中,无胎儿合并其他异常。

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血管瘤较大的胎儿,对于此类胎儿需预防发生高输出心力衰竭、血小板聚集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每间隔2周即对胎儿进行一次超声诊断,对胎儿的心功能进行评估。

因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Bowers 等研究了影响血管瘤消退的相关因素,并排除了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与胎儿性别与自然消退之间的联系[3]。

由于时间限制等原因,本次调查未能对胎儿头颈部血管瘤声像特征与消退现象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进行一定的研究。

因此,笔者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的临床研究,对不同声像特征胎儿血管瘤与血管瘤消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主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通常情况下该病可自行消退,且不易发生不良并发症,预后较好。

但在诊断过程中,对于疑似胎儿,需每间隔2周即对其进行一定临床诊断,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冯洁玲,何花,谢红宁等.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新医学,2012,43(10):718-721.
[2] 李锐锋.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66-67.
[3] 赵立国.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18):198-1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