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肠道寄生虫 4 4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考试 214 8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

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性质、范畴和任务。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二)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寄生虫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三)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1.寄生虫和宿主概念,各类宿主,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识记寄生虫、宿主及相关概念。

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领会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季节性与自然疫源性特点。

简单应用根据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过程,浅析其防治原则。

第二章肠道寄生线虫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幼虫形态熟悉常见线虫的生活史及病原诊断。

了解常见线虫的分布、流行及防治原则。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蛔虫)(一)形态成虫的外形,雌雄区别;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感染期、感染方式、幼虫在体内移行的过程、成虫寄生部位;在外界发育的条件、时间。

(三)致病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

(四)实验诊断粪检虫卵,首选方法-粪便直接涂片法,其他病原学检查方法。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感染情况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二节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并蛔虫并比较。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一)形态成虫和虫卵形态。

(二)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人体感染的方式。

(三)致病成虫致病和异位寄生。

(四)实验诊断肛门周围检查虫卵(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检获成虫方法(五)流行和防治分布,感染情况,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四节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一)形态成虫的形态,雌雄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鉴别点—体态、口囊(切器)、交合伞(背肋)、交合刺。

虫卵的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感染期,感染方式,幼虫在人体内移行途径;成虫寄生部位和寄生方式、营养来源;在外界发育的条件和时间。

(三)致病幼虫和成虫作用。

(四)实验诊断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Kato’s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五节旋毛形线虫(旋毛虫)(一)形态幼虫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宿主关系,寄生部位,感染期,感染方式及在宿主体内的发育。

(三)致病幼虫的致病作用。

(四)实验诊断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及其应用。

(五)流行和防治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1.蛔虫虫卵形态、生活史及病原检查2.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及病原检查方法。

3.蛲虫成虫形态特征、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及病原诊断方法。

4.鞭虫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及病原学检查。

5.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寄生部位、形态及诊断方法、生活史特点。

四、考核要求识记常见线虫成虫、虫卵或幼虫(旋毛虫)形态。

领会钩虫、蛔虫、蛲虫和旋毛虫生活只。

简单应用两种钩虫的鉴别要点。

蛲虫病、旋毛虫病的病原学检查。

第二章肠道寄生吸虫和绦虫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姜片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链状带绦虫成虫、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生活史和实验诊断;熟悉姜片虫生活史特点及实验诊断。

肥胖带绦虫形态、生活史及实验诊断;了解姜片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绦虫的共同特征;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从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与其他吸虫进行比较(自学)。

第二节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一)形态成虫外形、大小、头节、颈节、成节、孕节的形态特点(二)生活史成虫及囊尾蚴的寄生部位,宿主关系;在中间宿主及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及人体感染方式。

(三)致病成虫和囊尾蚴的致病。

(四)实验诊断猪带绦虫病及囊虫病的实验诊断及辅助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第三节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从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猪肉绦虫进行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1.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致病作用和生活史特点2.链状带绦虫:成虫、幼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实验诊断。

3.肥胖带绦虫:形态、生活史、病原诊断等与链状带绦虫的区别。

四、考核要求识记姜片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特点。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成虫的体长、节片数、头节、成节、孕节的鉴别。

带绦虫卵形态特征。

领会姜片吸虫的致病作用及病原诊断。

猪带绦虫病的实验诊断方法。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及形态特征。

简单应用不同临床类型囊虫病的诊断方法。

第三章肠道寄生原虫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生活史。

熟悉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和病原诊断方法,及其与结肠内阿米巴的鉴别。

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

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分布、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人体内其他阿米巴原虫的寄生部位。

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隐孢子虫形态特征和病原诊断方法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一)形态滋养体期和包囊期形态特征(注意与结肠内阿米巴的区别)。

(二)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三)致病致病的因素(与迪斯帕内阿米巴的区别)、病理变化及临床类型、表现(四)实验诊断粪便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及感染情况;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二节结肠内阿米巴(自学)了解结肠内阿米巴形态特点和实验诊断中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区别。

第三节蓝氏贾弟鞭毛虫(贾第虫)(一)形态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

(二)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期和人体内发育的过程。

(三)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四)实验诊断粪便检查(滋养体和包囊)、十二指肠液引流法和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感染情况;防治原则第四节隐孢子虫1.卵囊形态2.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育有无性生殖3.致病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4.病原诊断5.流行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考核知识点1.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特征。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和病原学诊断。

四、考核要求识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结构特点。

溶组织内和结肠内阿米巴包囊的鉴别。

领会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期、感染方式。

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原诊断方法。

简单应用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诊断关系。

第四章组织和胆道寄生虫一、学习要求和目的掌握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及实验诊断方法。

弓形虫的滋养体的形态、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肺吸虫和肝吸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性。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囊形态、致病。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棘球蚴的形态结构及致病。

了解肺吸虫和肝吸虫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棘球蚴病的诊断;包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一)形态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和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成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和寄生。

(三)致病成虫寄生于肝胆管所致疾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粪便沉淀法-检查虫卵;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二节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一)形态成虫及虫卵形态结构特点。

(二)生活史虫卵在水中的发育;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人体的感染及在体内的发育(感染期和感染方式、体内移行、寄生部位、排离人体);宿主关系。

(三)致病童虫、成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病变,基本病理变化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童虫及少数成虫移行于肺外组织器官引起的病变及临床表现。

(四)实验诊断痰及粪便内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皮下结节)。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及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三节斯氏狸殖吸虫(动物肺吸虫)从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与卫氏并殖吸虫进行比较。

第四节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一)形态成虫一般形态;棘球蚴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宿主关系、在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人体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人体内发育及寄生部位。

(三)致病棘球蚴在肝、肺所致病变和主要临床表现。

(四)诊断流行病史、免疫学诊断、影像诊断及病原确诊。

(五)流行和防治分布及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五节刚地弓形虫(弓形虫)(一)形态:速殖子、包囊、卵囊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在中间宿主及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生活史特点。

(三)致病先天性弓形虫病;获得性弓形虫病。

(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血清学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流行和防治感染情况及感染途径;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1.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形态、致病和诊断比较。

2.华支睾吸虫:形态、致病及病原检查方法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形态结构、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4.弓形虫:形态、致病和实验诊断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