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物流信息化调研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做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教材有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因特网搜集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相关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流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规则选题。
2、搜集资料:根据选题,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工作。
3、案例分析: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4、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提示
1、学生根据学号尾号选择下面的案例,尾号1,选择题目(1),以此类推,若尾号为零则选择题目(10)。
(1)沃尔玛“震惊世界的沃尔玛模式”;
(2)独占全球鳌头的戴尔计算机;
(3)美国经济的主干架—UPS;
(4)物流巨人—联邦快递;
(5)海尔物流模式;
(6)通用的销售需求链;
(7)7-11以电子商务为武器陈霸日本零售业;
(8)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
(9)TCL销售网络的信息化改造;
(10)本田公司与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2、资料搜集可以登录企业官方网站和烟台南山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也可以利用百
度搜索引擎。
3、要保证搜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步骤
1、企业背景调研
2、企业现状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宏观外部环境—PEST分析和微观外部环境—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分析)
(3)综合分析(SWOT分析)
3、企业物流战略选择
4、企业发展展望
5、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要求
1、每次要求完成的实验内容必须在当次实验课完成。
2、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3、本次实验报告以个人为单位;
4、不允许抄袭,如有雷同报告计0分;
六、预习与思考题
1、实验前了解什么是物流信息系统、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动态、物流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和重要性。
2、对调查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该系统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说明物流信息系统对管理的支持作用应该如何体现。
七、参考资料
1、《物流信息系统》,黄有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2、《物流技术与设备》,潘安定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
3、《物流技术与信息系统》,孙丽芳、欧阳文下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物流信息管理实务》,吴明主编,中国物质出版社,2003。
5、《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姚志英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物流信息系统》,欧阳文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7、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第4次印刷。
(本课件的主要教材之一)
8、陈景艳主编,《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本课件的主要教材之一)
9、E. F. Peter Newson主编,《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10、斯蒂芬·哈格主编,《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八、实验报告要求
1、提交本次报告的WORD文档,实验报告的文件名统一以“141”+“姓名”+“学号后两位”的方式命名(学号是12位)。
如:141-李军-02.doc。
每份实验报告需附上相应的封面。
2、写清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方法、设备等。
3、写出心得体会。
附:考核论文封皮及格式范例
烟台南山学院
物流信息系统
调查报告题目:(楷体三号下同)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二零一七年九月
*注:
1. 本页为正文式样,本注释不是正文的部分,只是本式样的说明解释;
2.标题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编号与标题内容间空一个汉字空格,标题应顶格。
3. 一级标题为小三号黑体;
4. 二级标题为四号黑体;
5. 三级以下标题为小四号黑体;
6. 三级以上时可以先使用⑴⑵⑶……后①②③……编制小标题,格式按同正文;
7. 正文在标题下另起段不空行,为小四号,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体
8.添加页眉,格式如上
基于AHP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
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
物流是联系电子商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桥梁。
随着近些年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配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有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首先考虑物流的快捷与方便程度。
如何在电子商务时代占领消费者市场,获取利润,并且让消费者满意度提升,是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层次分析法
1、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1.1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研究背景
网上购物存在用户分散、网购量小、网购总体数量大的特点,因此难以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物流配送,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大了物流配送的难度。
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国外较晚,物流水平低,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物流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低下。
面对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成为了电子商务活动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在《201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用户网络购物不满意的方面,最多的是送货时间太长,有高达49.2%的比例。
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形势下,我国电商企业应积极寻求改变,注重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注重研究和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才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因此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就中国现在的物流现状,电子商务企业如何选择其物流模式,是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或者采取联合方式,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Colin(2001)和Browne(2001)指出了电子商务对物流、运输以及配送的重要影响作用及如何更好的把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结合起来[1]。
Haul Lee,Seungin whang(2002)物流配送能实现网上交易商品的最末端配送,是完成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2]。
Elliot Rabinovich,Joseph P. Bailey(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建立
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模型,指出了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包括服务价格、交易水平等[3]。
B2C模式下的物流是一种中心辐射状的物流,所有的货物从一个点发出,大批量的物流可以使得成本降低。
由于所面向的就是最终的消费者,因而在时间、空间、顾客需求的多样性等方面都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1)配送地点分散。
B2C电子商务直接面向的就是终端消费者,只要是网络所能触及之地,消费者能够进行网上购物之地,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都有可能产生业务。
因而配送地点的高度分散性也就成为了必然。
(2)订货时间不同。
电子商务提供24小时营业的模式,所以任何时间都可能会有消费者光顾网站,无论是夜间还是节假日。
(3)时效性不同。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期待值并不相同,急需程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B2C商品的时效性不同。
(4)商品种类不同。
网站上商品种类繁多,大至家电小到首饰、钱包,可谓应有尽有。
(5)配送批量小。
终端消费者通常只是购买单件或少数几件商品,不会像企业那样需求量巨大。
表1.1 几种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比较
策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选择决策因素,然后通过其组合形成不同区域或象再进行决策。
以下主要围绕连锁超市企业配送的能力和配送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性两个因素来进行分析,如图4.2所示。
在实际经营选择中,电子商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配送能力和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组成了四个区域来进行决策。
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
图1.1 矩阵图法选择物流配送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 [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⑷:339~357.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 [5] Borko H, 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Academic Pr,1978. [6] 邹丹,陈智高.电子商务中企业物流模式的分析及选择[J].华东经济,2001,(1):31-26. [7]崔利群,谢群英.现代超市物流与配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80.
D A
C B
企业自身配送能力
高
低
低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