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胆固醇的提取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班题目1.比色法测定样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被测样品必须要有颜色。
2. 胆固醇含量在多少范围时,与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400mg/ml范围内。
3.在提取胆固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无水乙醇?促使蛋白质沉淀。
4.在试管中加入1ml磷硫铁试剂,会产生什么现象?(至少写2点)产生紫红色化合物。
产生热量。
5.在无水乙醇中加磷硫铁试剂时,正确的加法是什么?将产生什么现象?请准确描述该现象。
沿管壁慢慢加入。
溶液分层。
上层是无水乙醇,下层是磷硫铁试剂。
1. 胆固醇提取过程中,无水乙醇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目的是使蛋白质以分散很细的沉淀颗粒析出。
2.我们用比色法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仪器名称是什么?分光光度计3. P-S-Fe试剂配置时,能用稀硫酸吗?为什么?不能。
因为FeCl3本身是亲水性物质,稀硫酸中含有水,会降低P-S-Fe试剂的浓度,从而导致反应不能发生。
4.请简述移液枪的使用步骤。
根据所要吸取的溶液的体积选定合适量程的移液枪。
调好量程。
插枪头。
吸取液体。
将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
5. 请简述0.08mg/ml胆固醇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
准确称取胆固醇80mg,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将贮液用无水乙醇准确稀释10倍既得。
实验二总糖和还原糖测定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班1. 请写出还愿糖与非还原糖结构的不同之处拥有自由的醛基和酮基2. 对没有还原性的糖,用什么方法进行糖含量的测定?酸水解的方法将非还原性的糖降解呈还原糖。
3. DNS之所以能和还原糖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硝基4. 如果将DNS和其与还原糖反应的产物同时进行比色,谁的A值更大?为什么?产物的更大,因为产物生成棕红色,颜色越深,吸光度越高。
5. 还原糖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离心两次?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还原糖全部提取出来。
第二次洗涤沉淀。
海洋技术班1.单糖都是还原糖吗?为什么?是的,因为有自由醛基和酮基2.为什么能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量?因为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
3.DNS的全称是?3,5-二硝基水杨酸4.总糖提取过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什么?确认淀粉水解完全。
5.请简述标准曲线的作用。
通过标准曲线来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实验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班级1.是非题:颜色反应是一些蛋白质的定量测定的依据。
为什么?正确。
因为某些蛋白质的反应能生成颜色较深的物质,从而可以用比色法确定反应物的浓度。
2.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因为含有_________,所以也能发生双缩脲反应。
肽键3.蛋白质分子中有_________结构的氨基酸遇到硝酸可发生黄色反应?苯环结构4.所有蛋白质都会发生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5.下列试剂中哪些试剂不属于生物碱试剂?A. 醋酸铵B. 醋酸铅C. 苦味酸D. 鞣酸E. 磷钨酸海洋技术班级1.蛋白质在溶液中形成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的原因之一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的_________, 能和水分子结合形成一层水化层。
极性基团2.双缩脲反应中,用红色石蕊试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验证氨气是否产生,氨气遇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3.茚三酮反应中,_________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4.简述盐析作用的原理。
一、是电解质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而出现沉淀;二、是电解质中和了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而出现沉淀。
5.蛋白质和重金属盐反应的原理。
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带有较多的负电荷,当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时,即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实验四纸层析及蛋白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实验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班级1.层析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对层析样品进行分离2. 什么叫R值,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f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R=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f3. 在点样之前,我们用展层剂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使整个层析缸被展层剂饱和4. 有三种蛋白质样品,分别放入pH 9.2的溶液中,静置几分钟后,溶液的浑浊度依次为:1号:浑浊;2号:透明;3号:最浑浊,则三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小依次为:3>1>25. 是非题:蛋白质在任何情况下都带有电荷。
并解释为什么对。
因为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而氨基酸分子均带有羧基或者氨基,因此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氨基酸分子或者带负电,或者带正电,在等电点状态下,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同,所以呈兼性离子的状态。
海洋技术班级1. 层析实验分离样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因而样品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 怎么在层析纸上确定各个样品原点的位置?取宽约14cm、高约22cm的层析滤纸一张。
在纸的下端距边缘2cm处轻轻用铅笔划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A,在直线上做6个记号,记号之间间隔2cm,这就是原点的位置。
4. 有1种蛋白质样品,分别放入0.01M, 0.1M, 1M三种盐酸溶液中,在1M盐酸溶液中,溶液最浑浊,那么,这个蛋白质的等电点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A. 3.5B. 6.7C. 7.4D. 10.25. 理想的纸层析结果是__________(1) 层析点显色明显(2) 样品的层析点小(3) 展层剂展开后的层析点与原点垂直(4) 展层的样品尽量分离开考马斯量蓝测定蛋白质含量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1.2.什么叫滤纸桥滤纸条是两个电极槽联系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桥梁,因而称为滤纸桥。
3.将一个pH4.5的蛋白质混合组分的样品点样于醋酸纤维薄膜上,则点样端应朝向红色电极还是黑色电极?含正离子,往负极跑,红色电极是正的,黑色电极是负的,所以应该放在红色电极处。
4.是非题:将一定浓度的蛋白质样品与考马斯亮蓝反应,得到棕红色溶液,考马斯亮蓝-复合物呈色以后,在465nm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
错。
蓝色;595nm.5.在蛋白质定量实验中,当样品中加入考马斯亮蓝以后,需要静置3分钟,为什么?使得样品充分反应时间。
海洋技术班级1.由α, β, γ三种蛋白质组成的混合溶液在一个pH3.3的缓冲溶液的体系中跑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结果R f值大小依次为α> β > γ, 则下列情况有可能发生的是:ACA. α的pI值最大,分子量最小B. α的pI值最小,分子量最大C. γ的pI值最小,分子量最大D. γ的pI值最大,分子量最小2.怎么辨别醋酸纤维薄膜的好坏?用竹夹子取一片薄膜,小心地平放在盛有缓冲液的平皿中,若漂浮于液面的薄膜在15-30s内迅速润湿,整条薄膜色泽深浅一致,则此膜均匀可用于电泳;若薄膜润湿缓慢,色泽深浅不一或有条纹及斑点等,则表示薄膜厚薄不均匀应弃去,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3.请写出搭建滤纸桥的注意事项。
在电泳槽的两个膜支架上,放两层滤纸桥。
滤纸桥的一端与支架前沿对齐,另一端浸入缓冲溶液中滤纸桥需要完全润湿,用玻棒轻轻挤压在膜支架上的滤纸,以驱赶气泡滤纸桥封口的一端浸入缓冲溶液中,不封口的一端搭在膜支架上,因为封口的一端是密闭的,所以很难赶走所有的气泡4.理想的电泳结果是什么?各个蛋白质全部分离开形成清晰的条带条带不歪斜5.考马斯亮蓝染液有吸光度吗?为什么?有。
因为有颜色。
酶的特性试题2012/11/15 16:20:00师范班级1. 什么叫做酶的最适温度?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 有这么一种溶液,将新鲜的唾液加进去后,放入一定温度的环境中,过了半小时,取混合溶液2滴,放入白瓷盘中,加入2滴碘液,结果,溶液呈现蓝色。
再放入另一温度的反应体系中,5分钟后,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则溶液呈现砖红色。
请解释这一现象。
此溶液为淀粉溶液,因为溶液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抑制,所以淀粉溶液遇到碘仍然呈现蓝色。
但是,再将溶液放入37度水浴中,由于酶恢复活性,使得淀粉溶液水解成麦芽糖,由于本尼迪特试剂遇到麦芽糖显砖红色。
所以溶液呈现砖红色。
3.将淀粉溶液与稀释的唾液组成的混合液与上述各管的溶液混合,每隔1分钟从各管中取溶液2滴加到已有碘化钾-碘试剂的白瓷板中,那么各管中最先出现无色的试管为_________. 请解释原因。
2号试管。
因为这个反应体系的pH值呈现弱酸性。
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为6.8.海洋技术班级1.加酶液后,将1、2、3号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反应体系中,每隔三十秒钟取2滴反应液与碘液混合,结果3号试管最先不呈现蓝色,1号试管次之,2号试管蓝色始终没有退去。
请解释这一现象。
3号试管最先不显蓝色可能因为3号试管放入了37度的水浴锅里,使得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而1号试管也放入了37度的水浴锅里,但是由于铜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所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的活性,所以蓝色消失的速度,也就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速度慢一些。
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虽然是唾液淀粉酶的促进剂,但是如果反应体系放入冰浴或者沸水浴中,则唾液淀粉酶始终没有活性,所以淀粉始终不被水解,则遇碘始终呈现蓝色。
2. 利用2,6-二氯酚靛粉燃料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依据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而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
3. 为什么在维生素C提取过程中要用的2%草酸?可以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
4. 在滴定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样品所消耗的体积数,那么我们通过什么参数将消耗的体积数转换成标准Vc的毫克数?请解释这一参数。
T: 1ml染料所能氧化的抗坏血酸的mg数。
2012/11/15 16:20:00生物师范班级1. 在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中,用的是什么染料?它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
它的作用是氧化剂,将还原型的抗坏血酸氧化成脱氢型的抗坏血酸。
2. 在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过程中,怎么确定滴定终点?并解释这种现象为什么就是滴定终点?用2,6-二氯酚靛粉染料滴定酸性的抗坏血酸溶液,溶液呈现粉红色,稍微摇晃一下三角烧瓶,则粉红色退去。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再滴定2,6-二氯酚靛粉染料,则粉红色不褪色,这个时候就是滴定终点。
表示抗坏血酸被全部氧化。
滴定终点时,红色不褪色的原因是因为此时还原型的抗坏血酸全部反应,而染料的特性是在酸性条件下将还原型的抗坏血酸氧化,染料由蓝色变为红色,所以红色不再褪色。
3. 用染料确定维生素c含量时,维生素c为什么能让染料变色?因为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而还原型的维生素C正好能提供使染料变色的酸性环境。
4. 在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染料测定维生素c标准品和空白?测定维生素标准品是为了计算出每消耗1ml染料相当于多少维生素C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