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评比详细标准(3)

教师评比详细标准(3)

(一)名教师评选条件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能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 、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学历、中教一级以上职称;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

获省级及以上综合奖励者,不受此条件限制。

2、从教以来至少获县、区级综合奖励一次,或近五年年度考核有两次优秀。

3、近五年内发表市级以上论文2篇,且为所任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省级论文),主持过省、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视作同级论文1篇;或承担正式出版教育教学论著三分之一以上撰写任务。

4、从教以来曾获市级以上评优课一等奖(含市级教学基本功大赛),或省级评优课二等奖。

5、近五年内,在区级以上范围内开设3次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

6、从教以来曾担任过1次大循环或2次小循环的教学工作,或连续担任2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二)带头人的基本条件: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能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学历、中教一级以上职称;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学历、小教一级以上职称。

凡获省级及以上综合奖励者,不受此条件限制。

2、从教以来,至少获县、区级综合奖励一次;或近五年内有一次年度考核优秀。

3 、近五年内发表市级及以上论文2篇,主持过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视作同级论文1篇;或承担正式出版教育教学论著四分之一以上撰写任务。

4、从教以来获县、区级评优课一等奖;或县、区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个人一等奖;或市级评优课二等奖;5、近五年内,在区级以上范围内开设1次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

6、从教以来曾担任过1次大循环或2次小循环的教学工作,或至少担任过1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三)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能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中学教师具备专科学历、中教二级以上职称;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学历、小教一级以上职称。

获市级及以上综合奖励者,不受此条件限制。

2、从教以来获县、区级综合奖励一次,或近五年内有一次年度考核优秀。

3、近五年内发表市级论文1篇;或发表县、区级论文2篇;或承担正式出版教育教学论著五分之一以上撰写任务;或论文获市级一等奖;或论文获县、区级一等奖2篇。

4、从教以来获县、区级评优课二等奖以上,或获县、区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个人二等奖以上。

二、职业能力(20分)职业能力(20分):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由教务处根据日常抽检听课、学生家长代表评议情况进行考核;教研能力,每学期由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对教学工作创新和成效在组内进行讲评,各组对本组教师的教学体会及理论文章进行评估,按一定比例推荐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评委对各推荐的教学体会进行评估,根据教学成效和推广价值评出优秀、良好、一般等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根据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

职业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内容。

教育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与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能力等。

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和组织其他有关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第二课堂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教研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等。

专业发展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全面掌握和拓展本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了解和运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具体考察 7个项目:1、课堂达标考查:占5分。

(由教导主任组织进行全校性的达标听课之后汇总考核结果)在学校组织的课堂达标中,上公开课的教师得5分。

其余教师分为三等,30%为一等,40%为二等,30%为三等。

满分为5分,分别得满分,满分的80%,满分的60%。

2、教材把握能力:占3分。

(由教导主任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材考试之后,依据分数分等落实)以教师对本教材的把握及运用能力为考核依据。

以考核教师掌握教材能力来实现考核。

依上条比例分为三等,分别得100%,80%,60%。

3、校本课程、第二课堂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方面的考查:占2分。

(由分管校本课程的主任、分管科学教育的主任分别记录汇总结果)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学生的选修课或者举办讲座,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得2分。

参与但任务完成一般化的,得1.5分。

没有参与的或者任务完成不合格的得0分。

4、教师教育的各种资料考查。

占3分.(各位主任都要把日常资料的收集情况列入周通报之中,用于期末汇总)检查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材料、总结材料、自我评价材料、自我成长记录、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学习体会、读书任务、读书笔记,或各类培训活动,依比例分三等,一等得100%,二等80%,三等得60%,迟交的为三等,不交的得0分。

教师每年都要订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育刊物用于指导教学工作。

不订扣2分。

5、教师评课能力。

占2分。

(由教导主任组织进行并汇总结果)学校统一组织考评。

具体操作是放一录像课光碟,全体教师不分现场笔试评课,时间为20分钟。

依前比例分三等,一等得100%分,二等得80%,三等得60%,不参加者得0分。

6、备课能力。

占2分。

(由教导主任组织进行并汇总结果)每学期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评。

教师根据所教选一内容进行考评,时间为一小时。

依前比例分三等,一等得2分,二等得1.5分,三等得1分,不参加者得0分。

7、信息技术能力。

占3分。

会使用多媒体、络、腾讯通等设施,会用课件上课。

操作办法:(一)只担任上课任务的教师、兼课教师考核以上7项。

满分20分。

(二)不任课教师此项考核:评议得来。

满分20分。

此项依据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合成。

各占50%和50%。

分三等。

分别占30%,40%,30%。

分别得满分的90%、80%、70%。

三、工作表现:占30分。

工作表现(30分):工作量,由政教处依据教师出勤率,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量、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德育工作由政教处依据教师学生家长代表评议情况,结合学校日常检查考评教师结合所教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情况,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进行考核;教学常规主要由教导处检查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等情况。

工作表现:主要考评教师的履职行为,包括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内容。

工作量:主要考评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承担班主任工作、出勤率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况。

德育工作:主要考评教师结合所教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或品行偏差学生的情况等。

教学常规: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等。

班主任工作:主要考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情况。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应作为考评依据之一。

具体考察六个项目:1、工作任务量考查:15分本项目设虚分累计,最后折为实分。

教师得分=虚分/最高虚分*15本项以下为虚分。

(1)班主任加10分。

任初四文化课教师学期加3分,任会考教师学期加3分。

(2)教研组长2分,集体备课的备课组长1分,其余组长加0.5分。

(不重复加分)(3)任两个年级课的老师加2分,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加1分。

较好的完成了中教星任务的教师加1分,任务完成一般的,加0.5分。

(4)教学及辅导工作量:以单周课时数计。

每节课计为1分。

体育课计为1.2分,活动课训练,每节计为1分,考查每节课为0.8分。

参加纪律执勤,由年级全体教师参与,按照主任安排完成好任务的。

每节计为1分。

不足45分钟的按照实际参加时间累计计算。

凡男教师年满53周岁,女教师年满48周岁仍在一线上课的,考试每节计为1.2分,考查为1分。

指导自习、各类活动队、训练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由分管领导通过检查,统计出实际上课时数,并得出周平均指导的课时数。

学校安排教职工放学后参加道路值勤,按参加次数,每次加0.5分。

教职工因学校安排,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到校工作,每天计为8课时,(并记假8课时,计入考勤中)。

按学期20周分配到单周。

担任科学教育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的每节课计为1分。

参加初四音、体、美特长训练的老师按照实际工作课时数计算工作量。

参加校园的维护的人员,视完成任务情况加2--4分。

参加学校夜间护校执勤的,每次加0.8分。

兼其他课程的(如综合实践课程)或者兼其他工作任务的(如指导科学教育活动小组的),按照实际工作量加分。

各年级兼职干事由考评小组根据工作表现会议议定加2—3分。

兼实验室管理任务的老师由考评小组根据每学期工作任务议定加2—3分。

各年级周过关的情况由考评小组根据每学期工作任务议定加1-2分。

2、考勤考查:(以下扣分均为实分。

)①请事假一小时扣0.05分,不足一小时按分钟折算,下同。

病假或者父母、孩子因病需请假照顾的,每小时扣0.02分。

②以预备铃响为准:旷工5分钟以上,不足半小时扣0.1分;半小时以上每小时扣0.2分,不足整小时按分钟折算;迟到或早退一次(5分钟以内)扣0.1分,节假日值班考勤同上。

③每周中午提前1节回家的老师所有事假、病假都记录都扣分。

其余教师不超过2天的,只记录,不扣分;学期内,请假累计实际减去2天后,计入教师考勤内。

④学校各种全员性活动(升旗仪式、比赛、外出活动等)或会议时间:旷工一次扣0.2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1分,请假一次扣0.1分。

在主管人员查人或点名前未请假者,均按旷工或迟到论。

⑤经学校批准或安排参加各类学历学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时间的考勤,学校只记录请假时间,不扣分。

不计假也不计为工作量。

如旷工、迟到或早退,以组织单位下达的考勤通报为准,按学校考勤规定执行。

⑥学校安排教师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会议等,按照实际参加时间以及学习的收获等位依据,给老师计假,也计工作量。

⑦教职工婚、丧法定假、产假、及因公外出办事假等,只记录请假时间,不扣分;直系亲属:男女双方父母去世二天假、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一天假,子女结婚二天假、兄弟姐妹结婚一天假,上述规定的请假时间只记录不扣分。

⑧学期内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或事假累计超过10天的,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病假累计超过3个月、事假累计超过1个月、经组织批准脱产学习以及其他不在岗人员,不参与本学期绩效考核,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⑨学期累计请假超过15天的,其工作量与工作成绩均按实际工作时间来折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