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教学PPT
路。
泛指音乐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精美的白玉灯,比喻 鱼、龙状的灯,一说为“百戏” 皎洁的月亮 节目
【 解读: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 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
【 读书三境界 】
〖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 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 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 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 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 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 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 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 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三境 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书三境界 】
〖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
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
“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 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 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 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 明确目标与方向。
宝马雕车香满路
嗅觉
听觉 视觉 嗅觉 视觉
借代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 语盈盈暗香去。
比喻
借代
【 鉴赏:青玉案·元夕 】
1.“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
香气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女子,
词牌:词调很多,每种词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 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词谱: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 加以概括,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 谱。后人就按照词谱的格式来填词。
【 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
四、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
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 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 照。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 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 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 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 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 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 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 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
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 挺拔方正之气象。曾经过元朝赵 孟頫,明黄琳、项元沛,清朝永 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铁板铜琶”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 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 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 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 轼的创作风格。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 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 “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 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 二安”。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调歌头》
【 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
二、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称为小令。 按字数 中调:58字——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为长调。 单调:不分段的词。往往是小令。 按段落 双调: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
三叠:分为三段。
四叠:分四段。四叠很少,莺啼序。
【 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
三、词调、词谱
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 读书三境界 】
〖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 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
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 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 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
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
愤。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来
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艺术境界,
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瑰丽多 姿的艺术风格。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③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古》
青玉案· 元夕
2015.03.27
【 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
一、词的产生及特点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 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来自民间文学,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称为
曲子词。因其字数不等、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因 其是由诗歌发展而来,又称为诗余。 在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 写词的,所以叫填词,又叫倚声。后来,词人一般都按 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这样,词就逐渐脱离了 音乐,纯粹称为诗的别体了。
度。
译文: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 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 读书三境界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 解读:青玉案·元夕】
蛾处。
突然 零落稀少
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 态娇美 古代第三人称不分 性别,这里指女性 遍
【 解读:青玉案·元夕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
【 词牌名: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一说读作qīng yù wǎn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
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
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本 诗写的是正月十五夜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 诵读:青玉案· 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的 “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 鉴赏:青玉案·元夕 】
2.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
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
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 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 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排)手法,渲染元宵节 的热闹气氛。
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艺术成就: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 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 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
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 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
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
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 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 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 脉络梳理 】
花灯之多(花千树) 烟花之盛(星如雨) 元夕之景 游人之众(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现实写照(世人)
鱼龙舞 歌舞之乐(动、转、舞) 盛装艳服、笑语盈盈的人 元夕之人 反衬 灯火阑珊、孤独寂寞的“那人” 自我写照(词人)
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
立一宗。”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 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 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 稼轩居士:辛弃疾 】
书法成就:故宫博物院藏南
宋辛弃疾的《行书去国帖》为纸
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 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 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