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第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三、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 • 1.诉权与审判权的属性、目的和表现 形式不同。 2.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3.审判权的行使以诉权的行使为中心, 为诉权的行使服务。
四、诉权的取得和丧失
诉权取得的条件
–1、必须是民事法律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
–2、必须是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民事法律关系与 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 –3、必须是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民事法律关系可 以通过审判方式恢复常态
• (三)诉权的双重涵义
要求启动诉讼程序 的权利 诉权 法院
依照程序法
要求保护民事权益 的权利
程序意义上 的诉权 实体意义上 的诉权
依照实体法法
• 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区别: – 1、法律依据不同; – 2、享有的主体不同; – 3、产生的时间不同; – 4、行使的阶段不同
–联系: –1、诉权是诉讼权利的基础,诉权决定 诉讼权利; – –2、诉讼权利由诉权派生,以诉权为中 心,是诉权在各个不同诉讼阶段的不同 表现形态。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一、诉权概说
• (一)诉权的定义和实质
–诉权的主体—当事人; –行使诉权的目的—就自己的民事权益请求司法 保护;
–保护诉权的方式—作出有利于诉权主体的判决
–实质—司法保护请求权
• (二)诉权的基本特征
–1、必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
–2、当事人平等享有。
–3、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4、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 权利。
诉权丧失的原因
–1、对权利的保护超过了诉讼时效; –2、法院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已经作出裁判, 并且该裁判发生了法律效力; –3、诉权的享有者死亡或者民事权利能力终止, 而没有权利义务的继受者。
五、诉权的行使、限制和保护
(一)诉权的行使 诉权的行使,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一定的诉 讼行为,实现诉权的活动。
• (一)某县胜利乡村民甲、乙各牵一头牛 于一小桥上相遇。二牛相斗,乙的牛被甲 的牛挤下桥摔死。乙向甲索要赔偿费。甲 提出:“在过桥时,我就向乙说,我的牛 性子暴,让我牵牛先过,但乙说不怕,继 续牵牛过桥。另外,两牛打架,与我无关, 因此,乙对牛被摔死后果自负。”乙与甲 协商不成,欲提起诉讼讨个“说法”。 • 问题:乙对甲是否享有诉权。

例外情况下,非争议主体亦可提起变更 之诉,比如债权人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 请求撤消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已经成立的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一、反诉制度概说
–(一)反诉的概念
• 反诉是指在民事诉讼进行中,本诉的 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的旨在对 抗原告诉讼请求的与本诉有关联的诉讼请 求。
(二)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 • 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是指在承认当 事人享有诉权的前提下,法律规定当事人 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行使诉权。
(三)对诉权的保护
• 1、现行法律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具体规定
• 2、法院履行职责,保护当事人行使诉权的 程度; • 3、纠纷当事人对诉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
一、诉的概说
–诉的定义和特征 –诉的双重含义:程序意义上的诉和实体 意义上的诉
启动诉讼程序 请求 法院 保护民事权益 实体意义上的诉
程序意义上的诉
二、诉的要素
–1、诉的标的 (1)诉讼标的是民事上的实体法律关系: (2)诉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物不同;
(3)诉讼标的不同于诉讼请求; (4)立案后,诉讼标的不得任意变更。
• (2)确认之诉所要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必须 是现存的。
• (3)当事人请求与自己有直接的利益联系
3、确认之诉的类型
(1)肯定的确认之诉 (2)否定的确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 1、给付之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 判决对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之请求。如请 求返还钱款。
• 2、给付之诉的特征
• (1)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即一 方享有权利,另一方可能负有某种义务。 • (2)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权利和义务关系,即对 于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存在分歧和义务, 因而请求法院予以裁判。 • (3)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要在确认当事人 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判令义务人履 行义务。
(5)在请求权竟合情况下,原告只能选择 其一提起诉讼。

–2、诉的理由
– 包括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 事实和理由
三、诉的种类
(一)确认之诉
1、确认之诉: 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确认其与 被告之间 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 系的请求。
• 2、确认之诉的法律特征
• (1)法院只对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 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确认,而不判决一方当事人 向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
(六)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1、以起诉方式提起; 2、减半收诉讼费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 干问题的意见 • 184、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 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 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 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 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思考题
• 反诉的条件
–《浅析反诉与抗辩》《江淮法治》缈慧
2006(7)
课外阅读
案例
•(二)吕某是某省甲市乙县清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里土 地发包时,村民崔某要求承包40亩烤烟田。在签承包合同时, 崔某称:如果以村委员会主任的名义承包烤烟田,在秋天卖 烟时,烟厂看村委会主任的面子,可以卖到最高价钱。吕某 听后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烤烟田承包合同上的承包方就戏 剧性地变成了吕某。合同签订后,崔某未按合同的约定种植 烤烟,而是全部种上了大豆。秋后履行烤烟合同时,村委会 因不能向某烟厂履行烤烟叶合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吕 某以崔某违约为由起诉崔某,法院在审查承包合同时发现, “承包方”不是崔某,面是吕某本人。 •问题:吕某是否有诉权(或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吕某的起诉)。
• 注意: • (1)给付之诉并不仅仅包含物的交付: • (2)给付之诉中可能包含确认之诉或者 变更之诉的内容。
(三)变更之诉 1、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 出改变或消灭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 民事法律关系的请求。 例如,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之诉,要求撤 消买卖合同之诉等等。
• 2、变更之诉的特征
(二)反诉的特征
• 1
• 2 • 3
反诉主体具有特定性;
反诉目的具有对抗性; 反诉请求具有独立性;
•4 性; •5 •6
反诉请求应当与本诉具有一定的牵连 反诉时间的特定性; 反诉与本诉运用的程序具有同一性。
(三)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 其一,享有权利的主体范围不同;
• 其二,目的不同;
• 其三,内容不同; • 其四,作用不同。
第五章 诉权
• 目的与要求: • 掌握诉与诉权的基本含义 • 理解当事人请求法院提供司法保护全赖于 诉权的作用, • 了解在诉讼中诉权与审判权的恰当结合。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 •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重点:1、诉的两重意义; 2、反诉条件 难点:诉权的概念。
• (1)双方当事人对现存的法律关系并无争议, 只是对该法律关系是否变更或如何变更有不同 的意见。 • (2)双方当事人只是要求法院对某一法律关系 加以变更,而不要求解决权利或义务的承担的 问题。 • (3)在法院的变更判决生效以前,当事人之间 的法律关系仍然保持不变。
• 注意:
• 提起变更之诉的,一般是争议法律关系 的主体。
(四)反诉的性质
•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是独立的诉讼说。
•二是攻击方法说。
•三是辩护方法说。
•四是特殊形式的答辩说。
(五)反诉的意义
•一到简化程序,节省时间和费用的目的;
•二是可以使被告有效地对抗原告,有利 于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 •三是可以防止法院在相关联的问题上作 出相互矛盾的判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