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实用药剂学》模拟卷……………………………………………………………………………………………………一.名词解释 1.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2.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 后形成胶束,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3.热原: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4.置换价: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5.含量均匀度: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 配制含毒剧药物散剂时,为使其均匀混合应采用( D )。
A. 过筛法B. 振摇法C. 搅拌法D. 等量递增法2.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目前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C )A.2年B.4年C.5年D.6年3.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D )A.低分子溶液剂B.高分子溶液剂C.溶胶剂D.混悬剂4.下列哪项是常用渗透压调节剂剂( A )A.氯化钠B.苯甲酸钠C.氢氧化钠D.亚硫酸钠 5.最适合作W/O 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 值是( B )A.HLB值在1-3B.HLB值在3-8C.HLB值在7-15D.HLB值在9-13 6.下列哪一项不是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 D )A.加入抗氧剂B.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C.通入惰性气体D.加入助溶剂7.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药物酊剂浓度为( A )A.每100ml相当于20g药材B.每100ml相当于10g药材C.每100ml相当于1g药材D.每1ml相当于10g药材8.制备胶囊时,明胶中加入甘油是为了( D )。
A.延缓明胶溶解B.减少明胶对药物的吸附C.防止腐败D.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脆裂9.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发挥崩解作用的机理是( D )。
A. 遇水后形成溶蚀性孔洞B. 压片时形成的固体桥溶解C. 遇水产生气体D. 吸水膨胀10.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D )A. 增溶剂B. 极性溶剂C. 消毒剂D. 潜溶剂11.下列属于栓剂水溶性基质的有( B )A、可可豆脂 B.甘油明胶 C.硬脂酸丙二醇酯 D.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12. 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B )A. 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B. 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使成偏酸性,避免肌注时疼痛C. 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D. 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13. 片剂生产中往往需加入硬脂酸镁,其作用是( A )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B.增加片剂的崩解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14. 酯类药物易产生(A)A.水解反应B.聚合反应C.氧化反应D.变旋反应15.影响浸出效果的决定因素为(D)A.温度B.浸出时间C.药材粉碎度D.浓度梯度16.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A )A.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2B. 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C. 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3 D.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17.颗粒剂的粒度检查中,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 D )A.5%B.6%C.8%D.15%18.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 D )A.加入增溶剂B.加入助溶剂C.制成盐类D.增加溶剂量19.最适合作O/W 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 值是( C )A. HLB 值在1~3B. HLB 值在3~8C. HLB 值在8~16D. HLB 值在9~1320.根据Stokes 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成正比?( B )A.混悬微粒的半径B.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C.混悬微粒的粉碎度D.混悬微粒的直径21. 流通蒸汽灭菌法的温度为( D )A. 121℃B. 115℃C. 80℃D.100℃22. 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C )。
A. 紫外线灭菌B.红外线灭菌C. 环氧乙烷灭菌D.γ射线灭菌23. 咖啡因在苯甲酸钠的存在下溶解度由1:50增大至1:5,苯甲酸钠的作用是( D )A. 止痛B. 增溶C.防腐D. 助溶24. 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B )A. 溶胶→蘸胶(制胚)→拔壳→干燥→切割→整理B. 溶胶→蘸胶(制胚)→干燥→拔壳→切割→整理C. 溶胶→干燥→蘸胶(制胚)→拔壳→切割→整理D. 溶胶→拔壳→干燥→蘸胶(制胚)→切割→整理25. 已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C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片重差异26. 在规定介质中,片剂崩碎成小粒子并通过一定规定筛网所需的时间称为( C )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27. 下列是软膏水性凝胶基质的是 ( B )A.植物油B.卡波普C.泊洛沙姆D.凡士林28. 下列浸出制剂中,哪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 A )?A. 浸膏剂B. 合剂C. 酒剂D. 酊剂29. 气雾剂抛射药物的动力( C )。
A. 推动钮B. 内孔C. 抛射剂D. 定量阀门30. 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错误的有( C )A. 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4 B. 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步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C. 脂溶性栓剂的熔点最好是70℃D. 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藏或用时变形31.下列关于经皮吸收制剂错误的叙述是 ( A )A.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角质层,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B.能较快达到有效浓度且能较长时间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C.能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的首过作用D.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E.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32. 经皮吸收制剂中一般由EV A 和致孔剂组成的是 ( C )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33. 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较难通过角质层 ( E )A.100B.200C.300D.500E.60034. 缓控释制剂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生物等效,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普通制剂的( E )A.80%~100%B.100%~120%C.90%~110%D.100%E.80%~120%35. 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多少小时口服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B )A. 6小时B. 12小时C. 18小时D. 24小时E. 36小时36.关于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B )A. 可选择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B. 适合于水溶性药物的微囊化C. pH 和浓度均是成囊的主要因素D. 如果囊材中有明胶,制备中加入甲醛为固化剂E. 复凝聚法属于相分离法的范畴37.微囊的制备方法中哪项属于相分离法的范畴 ( B )A.喷雾干燥法B.液中干燥法C.界面缩聚法D.喷雾冻凝法E.空气悬浮法38.β-环糊精与挥发油制成的固体粉末为( E )A.微囊B.化合物C.微球D.低共熔混合物E.包合物39. 药物制成脂质体的目的是( A )A.减小药物的扩散速度和减少药物的溶出速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B.使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C.缩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D.降低药物的作用强度E.增强药物对靶组织的特异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40. 不属于靶向制剂的有( C )。
5 A.微囊 B. 微球 C. 透皮制剂 D. 磁性微球 E. 脂质体三、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1.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 BDE )A. 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 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C. 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D. 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E. 红霉素片、扑热息痛片、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2.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量活性炭,其作用为( ACDE )A.吸附热原B.能增加主药稳定性C.脱色D.除杂质E.提高澄明度3. 混悬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 ABCD )A. 润湿剂B. 助悬剂C. 絮凝剂D. 反絮凝剂E. 助溶剂4. 倍散的稀释倍数(BCD )A. 1倍B.10倍C.100倍D.1000倍E.10000倍5. 包衣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一些目的(ABCD )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B.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C.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D.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E. 防止松片现象四.填空1. 药物制剂最常见的降解途径有( 水解 )、(氧化)。
2.湿热灭菌包括流通蒸汽和煮沸灭菌、(热压灭菌)、(低温间歇灭菌 )。
3.起全身作用的栓剂,如药物是脂溶性的则应选择(水 )溶性基质;如药物是水溶性的,则选择(脂)溶性基质,应用时栓剂在应用时塞入肛门口约(2)cm 处为宜。
4.气雾剂是由药物与附加剂、( 耐压容器 )、(阀门系统 )和( 抛射剂 )组成。
5.热原的检查方法有(家兔法)和鲎试验法。
6.表面活性剂增溶的机理是胶束增溶,用于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HLB 值应在(15-18)之间。
7.普通片的崩解时限是(15 )分钟,糖衣片的崩解时限是60分钟。
6 8.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以(阳离子)型毒性最大,其次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毒性最小。
9.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研和法)、熔合法和(乳化法) 。
10.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
11. 乳剂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五、简答题1. 请说出五种通过局部(非胃肠道给药)而产生全身性治疗作用的剂型,并说明吸收部位。
答:(1) 气雾剂 ,吸收部位是肺部。
(2)经皮吸收制剂,吸收部位为皮肤。
(3)栓剂,吸收部位为直肠粘膜。
(4)舌下片剂,吸收部位为口腔黏膜。
(5)滴鼻剂,吸收部位为鼻腔黏膜。
2. 简述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可用流程图表示)答: 润湿剂或黏合剂药物与辅料(填充剂、崩解剂)- -粉碎→过筛→混合润滑剂、崩解剂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 整粒 混合→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六、 计算题1.某处方应用Tween -80 12g (HLB 值为15)与Span -40 8g (HLB 为6.7)做乳化剂,问HLB 值最终是多少,若作为乳化剂,是适合于作为W/O 型还是O/W 型乳化剂? 解:HLB AB =(HLB A *W A +HLB B *W B )/(W A +W B ) =(15*12+6.7*8)/(12+8)≈11.7答:混合后HLB值为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