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主人抱着小驼鹿刚一走进家门,家里养的一群狗就一边摇着尾巴一边流着涎水跑过来,以为小驼鹿是主人带给它们的食物,不顾小驼鹿还在主人怀里,跃跃欲试地伸出爪子去碰它。

主人很生气,大声地呵斥它们:“畜牲,还不快滚开!”又踢了狗几脚,它们这才悻
悻地躲远了。

这群狗如此对小驼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担心小驼鹿会遭它们的毒手,于是就天天
抱着小驼鹿到狗跟前去,让狗慢慢熟悉它、亲近它,让它们之间建立起感情,到后来又把
它们放在一块儿玩耍,教狗要爱护小驼鹿,不准去惊动它、骚扰它。

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护小驼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听从主
人的安排,和小驼鹿很是亲热,也不再吓唬它。

小驼鹿慢慢地长大了,因为和狗处得久了,竟然忘记了狗是鹿的敌人,反而确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块儿互相舔舐,翻滚
嬉戏,碰撞追逐,玩得十分开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亲热。

而这群狗因为想讨好主人,又
怕主人的责罚,也就一直迁就小驼鹿,陪着它玩耍,但还是改不了它们的本性,常常暗地
里瞧着小驼鹿,垂涎三尺。

过了几年,小驼鹿长成了大驼鹿。

有一次它出门去,碰到别人家的一群狗,可高兴了,以为遇到了好朋友,赶快跑过去和它们嬉戏。

这群狗见这只驼鹿竟如此大胆,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来又撕
又咬,一会儿工夫就把驼鹿吃了个精光,血淋淋的尸骨就这样被弃置在道路上。

只可惜驼
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气的狗为什么要吃它。

庄子在河南濮水悠闲地垂钓。

楚威王闻讯后,认为庄子到了自己的国境内,真是机会
难得,于是速派两位官员赶赴濮水。

来者向庄子传达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请庄子进宫,愿
将楚国的治理大业拜托给庄子。

庄子手持钓竿听毕楚王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说:“楚国有
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

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之上
供奉。

请问:对这只神龟来讲,它是愿意死去遗下骨甲以显示珍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哪
怕是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来使听完庄子的一番发问,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选择活着,宁愿在泥塘生存。


庄子见他们回答肯定,回过头悠然地告诉两位官员:“有劳两位大夫,请回禀楚王吧,我选择活着!”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

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
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

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

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

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

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

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

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

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

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

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
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
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
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
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
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狡兔三窟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

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

”孟尝君点头同意。

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

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

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

孟尝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


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去薛地聘请孟尝君。

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

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上千斤黄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务。

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

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

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