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自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
过韩子卢和东郭逡[qūn]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
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
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
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什么关系呀?”
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
就可以打赢的。

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
百姓吃苦,国家的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
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
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计划。

后来,大家在形容二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争斗,不但谁也没赢还彼此都受了伤,就说是“两败俱伤”。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

刘邦想:这样下去,
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

他想来想去,
索性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
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

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
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


沛县令立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

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
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

于是下
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

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
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

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
县令。

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
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

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chún)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

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

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
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

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高中了第一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举
止大方,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二十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
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

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淳于尊差点被俘。

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

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
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柯郡,不
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后来,人们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
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
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
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
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
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
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
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