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小肠经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 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 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 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 (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 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 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 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 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 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 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 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 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 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 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 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 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 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 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 痛等。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 目黄、颊肿、咽喉肿痛。 B 经脉病:肩臂外侧后缘痛。
权健松江工作室
任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 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脉与六阴 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 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本经腧穴主治腹、胸、 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 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和可治疗神志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录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督脉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太阴脾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 经过内踝(内脚眼),并沿着大腿及小 腿的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相联 系,在体外,经脉上行至胸部,直达 喉咙及舌根,在体内,经脉则从脾分 出,上至心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脏腑病: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 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 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烦心,心痛, 黄疸,肠澼。 经络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坐 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口热、舌干、 咽肿,上气,嗌干及痛,脊、股内 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 痛。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 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 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 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实证见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虚症见头晕目眩、 摇曳不定。 神志病:不寐,痫证,癫狂,昏迷,惊风。 热病:中暑,高热,疟疾,感冒。 外经病:脱肛,腰骶痛,项背痛,鼻渊。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
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 胸痛。 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 小儿高 热惊厥。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太阳小肠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权健改正。
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鼻根部,旁行入目内 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柱外侧,入 上齿龈内,回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向 下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 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 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支脉: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 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 入缺盆,下行穿过横膈,属胃,络脾。 缺盆部直行的脉: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 下行,挟脐两旁,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三)主治概要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 便秘,肠鸣,胃痛。
前阴及妇科病:月经不调,崩 漏,小便不利,遗尿,遗精。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少阴肾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肾经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 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 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 本。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厥阴心包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于胸中,出 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 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 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向 上至腋窝下 。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 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 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 常等。
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 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 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病候 1.生殖系疾病 2.少腹病 3.脾胃病 4.面口、唇、目病
权健松江工作室
督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 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 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 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 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 穴。
权健松江工作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胃下口支脉: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 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 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至膝膑沿下肢胫骨 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 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足背上 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 太阴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