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首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首
作业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试验数据收集、整理与特征数(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数等常用统计术语的概念和试验资料的分类;
2.掌握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制作方法;
3.掌握平均数和变异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各种资料的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方法及其步骤、平均数、变异数的计算
新课讲授:第一节概率基础知识(2学时)
一、事件的概念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二、事件间的关系
和事件、积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完全事件系
三、概率的概念
古典定义、统计定义、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四、概率的计算法则
加法定理、乘法定理
五、概率分布
离散型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变量的概率分布
难点:平均数、变异数应用
教学方法
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
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重要内容采用书写板书
教
学
进
程
新课导入:试验资料的搜集整理是数据资料处理的首要环节。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做的不好,以后的统计分析就无法开展。
通过调查或试验可以获得大量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整理之前,一般是分散的、零星的和孤立的,是一堆无序的数字。直接用它,是不能反映任何问题的。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进行归类,使其系统化,才能把数据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挖掘出来。
章节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理解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了解本课程学习的特点与要求,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
难点
重点:1.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算术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直接法
2.加权法
(二)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性:
1.离均差的总和等于零;
2.离均差平方的总和较各观察值与任意数值的差数平方的总和为小。
二、几何平均数
三、中数
四、众数
第四节变异数(1学时)
一、极差(又称全距)
利用两个极端观察值的相差来估测资料的变异度。R=max-min
三、样本平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
通过抽样实例的讲解,两个正态总体抽出的独立样本的平均差数分布作正态分布及其差数:
四、t分布(t-distribution)
t分布、t分布曲线的特点、t分布表
总结
统计推断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上的。这一章讲述了概率和概率分布,常见的理论分布主要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所抽取样本的统计数抽样分布主要有平均数的分布,平均数差数的分布和t分布,为学习下一章统计推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理论课授课章节
学时
备注
1
1-3
3-6
7-10
11-12
13-14
15-17
18-19
20-22
绪 论
第一章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特征数
第二章概率和概率分布
第三章统计推断
第四章 卡平方测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常用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第八章直线回归和相关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讲课:44学时
实验课:16学时
学分数
课型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祝丽英
职称
讲师
授课对象
农学类、植物保护类等专科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1.朱明哲主编.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作业
P13 4题、6题、7题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三章概率和概率分布(7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随机事件、统计概率及其运算方法;
2.理解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3.掌握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基本性质和概率计算;
4.掌握抽样分布的概念以及样本平均数及平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特征;
3.培养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培养独立刻苦的治学能力。
建议学习方法:1.弄懂基本理和公式、理解其含义和应用条件
2.认真做作业,加深对公式及统计步骤的了解。
3.培养科学的统计思维方法
4.联系实际,结合专业,了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总结
通过绪论的介绍同学们了解了《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这门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它的基本作用。同时也了解了课程的特点和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要求和建议的学习方法,认认真真地听课、独立刻苦的学习,真正地做到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进
程
二、次数分布表:
制作次数分布表的意义;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连续性变数的整理;确定组数、组距、组限、组中点值和数据归组的方法,做成次数分布表。属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三、次数分布图:
方柱形图、多边形图适用于表示连续性变数的次数分布资料。条形图适用于间断性变数和属性变数的资料。三种图形的绘制方法。
第三节平均数(1学时)
新课讲授:第一节数据的收集(1学时)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术语
总体、有限总休、无限总体、观察值、变量、统计数、参数
二、数据的收集
间接来源:利用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
直接来源: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
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
2.统计报表
3.抽样调查(1)机械抽样(2)典型抽样(3)随机抽样
三、数据的检查与核对
数据本身是否有错误、取样是否有差错、不合理数据的修订;
二、方差
以样本平均数作为共同比较的标准,利用全部观察值与平均数的差数平方的总和,再被其自由度除后的商数来度量资料的变异度。
三、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值
(一)自由度的意义;
(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
2.加权法
=
四、变异系数:样本的标准差对其平均数的百分数,用以比较两个样本的变异度。
总结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是试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的收集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和试验,资料的整理一般需要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制作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来完成。定量的来描述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则需要计算它的特征数,平均数是反映集中性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和众数;而反映离散性的变异数主要包括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三、《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特点、要求和学习方法
特点: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计算量大、理论抽象、系统性强、实践性强
着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介绍,有选择地介绍基本公式及其推证过程,更多地从应用角度理解。
要求:1.熟练掌握几种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正确进行试验设计;
2.熟练掌握几种基本的生物统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6.王文中主编.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教学目的和要求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植物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一般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第四节抽样分布(2学时)
一、随机抽样和无偏估计
通过抽样实例的讲解,引出无偏估计的概念,并得出抽样结论:x是的无偏估计值;S2是σ2的无偏估计值;S不是的无偏估计值。
二、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通过抽样实例的讲解,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说明如总体不是正态分布,但样本容量适当大时,平均数分布仍为正态分布。
新课讲授:
一、《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田间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
二、《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基本作用
1.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
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教
学
进
程
3.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4.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从样本试验数据最基本的描述统计开始,逐渐引入到统计理论分布,进而介绍这些统计理论在农业科学试验中的应用。课程的重点是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和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但也注意到实验室Excel统计分析功能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中涉及到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教学难点表现为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计算量大,理论抽象,系统性强;本课程的另一特点是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所以教学又一难点是实践性强,需要学习者有较好的专业背景知识。
本章思考题
1.什么叫总体、样本、随机样本、样本容量、参数和统计数?
2.为什么随机样本具有总体的代表性?由随机数字表取得随机样本的基本方法?
3.试验数据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
4.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好处何在?
5.常用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6.度量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的指标各有哪些?
7.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统计学含义是什么?应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合计
1
4
7
8
4
4
5
5
6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