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洗钱罪主客观要件

洗钱罪主客观要件

浅析洗钱罪的主客观要件
现代意义上的洗钱与犯罪活动相关联,是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

洗钱的实质是犯罪分子为达到逃避法律制裁并获取不法收益的目的,将其通过贩毒、走私、贪污贿赂等犯罪途径获得的不法收益,想方设法加以掩饰、隐瞒、抹去其不法特性,使赃钱黑钱变成在他人看来似乎是合法的正常收益,披上“合法”外衣。

据此,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其中第4条明确规定:“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

”这一规定尽管没有使用“洗钱”术语,同时也只是针对毒品犯罪的洗钱行为,但这在我国刑事立法上把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毕竟尚属首次,中华人民对控制洗钱罪及其与国际社会合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反洗钱法将贪污贿赂犯罪及金融犯罪的违法所得首次确定为反洗钱的重点监控对象,反洗钱法的施行将使得贪官的洗钱活动将不再游离反洗钱机构监控的视野,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反贪官洗钱上与国际衔接和合作。

鉴于洗钱活动的复杂性,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第191条对洗钱罪又作了更加明确和全面的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以
下简称七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产生的收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

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和洗钱人行为的实质,我们认为,所谓洗钱罪,是指行为人对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其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洗钱罪,我们对洗钱罪的主客观要件作如下粗略分析。

一、洗钱罪的主观要件
根据刑法的规定,洗钱罪的主体要件是: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实施洗钱行为,并且具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财产的性质和来源的目的。

行为人时刻都在希望将“黑钱”清洗为“干净钱”使之“合法化”。

显而易见的是,洗钱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进一步说,这种故意只能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还不构成本罪。

这是由洗钱罪具有的犯罪目的性所决定的。

因为按我国法理,犯罪目的
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也可以说,“间接故意是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无犯罪目的”。

另外,洗钱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所以行为人主观上的直接故意,即“明知”也仅限于是对犯罪对象是否明知,如果明知,则行为人构成洗钱罪,如果不明知,则行为人不构成本罪。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不知道是上述七种犯罪所得及产生的收益,行为人构成窝赃罪或销赃罪,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根本就不明知,则行为人不构成任何犯罪。

继而的问题是,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如何才成立本罪呢?有些学者的观点是比较符合立
法原意的。

他们认为,洗钱犯罪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因为我国有关对“明知”的司法解释同样适用于洗钱罪中的“明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如何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的司法解释中明确指出:“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窝藏或代为销售的,就可以认定。

故洗钱罪中的明知应为,行为人凭借自己一般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等综合能力可以确切知道他人财产就是上述七种犯罪所得,或者虽然不能够确切知道,但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怀疑是上述七种犯罪所得。

可见,洗钱罪中的“明知”既不是确切知道,也不是可能知道,界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是比较妥当的。

这样可以避免犯罪分子借口不知其所接受的财产是犯罪收益而逃避法律的惩罚。

二、洗钱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的掩饰、隐瞒七种犯罪的
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本罪的行为对象只限于上述七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本罪的行为方式有五种:(1)提供资金帐户;(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

正确理解洗钱罪的客观方面,除了本罪的上述五种行为方式外,还应进一步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以上行为构成犯罪是作为方式,还是不作为方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采取了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就构成洗
钱罪,并没有特别规定有关人员的特定的检举、报告义务,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金融法规予以配套。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只有积极的行为才可以成立洗钱罪。

从理论上讲,行为人出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目的,负有特定的报告义务而不报告,是有可能造成黑钱被洗净的目的的,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

但目前在我国,由于没有此类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特定义务的法律法规,洗钱罪就不可能由不作为构成。

第二,关于本罪的形态问题,即本罪是否必须以发生特定的结果为构成要件。

本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行为犯和结果犯是以法律是否要求发生法定的危害
结果才成立犯罪既遂为标准划分的。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而构成的犯罪是行为犯。

如不仅如此,还须以发生法定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既遂的,是结果犯。

在洗钱罪中,洗
钱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何时将“黑钱”、“赃钱”洗净,有时主观上是难以断定的,再者,洗钱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已被国际社会公认的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必须加大打击力试加以惩治的,所以法律上也没有必要规定以产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洗钱犯罪的构成要件。

按我国刑法的规定,行为人采取了法定的五种行为方式之一,实施了对七一种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就成立洗钱罪既遂,不要求必须发生犯罪抽得及其收益被掩饰、隐藏的实际结果。

至于在洗钱过程事行为人没有按原定意图和计划走完洗钱全过程
即被抓获,应以未遂犯论。

总之,我们认为洗钱罪是行为犯,而非结果犯。

综合分析洗钱罪的主、客观要件,洗钱罪属明知故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