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行政与--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行政与--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绪论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管理一,学前教育的特点与管理学前教育的特点:1,保育性2,启蒙性3,综合性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际化2,多样化3,科学化4,整体化5,规范化学前教育管理学以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和学前教育管理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研究范围与研究任务学前教育管理的现象:1、学前教育管理活动。

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现象的重要途径。

从层次上看,它可以分为宏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学前教育活动。

宏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并根据教育方针制定学前教育的政策。

(国家)中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或政府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

(地方政府)(幼儿园)微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学前教育行政机构内部和园所内部的教育管理活动。

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是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学前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统一体,它包括学前教育行政体制和园所管理体制两个部分。

3、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4、学前教育管理观念。

学前教育管理的规律:1、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3、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要按照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进行管理,尤其要处理好层次机制。

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机制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人在管理中的方动性与积极性。

4、学前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指教育管理各种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教育管理观念的选择和教育工作,要使教育管理观念的选择和教育不断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总结学前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2、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管理和先进思想和理论,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运行规律,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3、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指导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不断地提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4、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学前教育管理的政策,制定学前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路,采取有关的教育管理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想。

第三节学习与研究的意义一,学习的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2,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3,更新管理观念的需要二,研究的意义1,一体化地研究学前教育2,全方位地研究学前教育第一章园所管理的基本任务第一节,园所管理的有关概念学前教育管理:它具体包括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管理,是属于一般层面的管理。

园所管理是学前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微观层面的管理,具体是指幼儿园与托儿所机构本身的管理,它是从属于学前教育管理的,并受到学前教育管理的制约。

园所管理是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园所教育管理是指管理者在园这种特定的教育机构中,对园所保教工作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

第二节,园所管理的基本任务园所管理任务指管理者为完成园所教育任务,通过必要的决策,计划,组织与协调等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目标意向。

园所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组织系统和条例系统两方面。

组织系统指园所管理的组织机构与组织运行的相互关系的系统。

一,建立园所管理系统(一)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形成有效的正式组织机构2,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3,强化组织的协作效应4,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二)建立完善的条例系统1,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2,加强园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引导3,规章制度与价值引导的一体化在硬性规章制度管理中应注意:1、规章制度产生的民主性。

2、规章制度的条文化3、规章制度的内隐化4规章制度的变更与创新。

二,加强园所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合理用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1,合理选人(1选人标准的偏差性。

(2)选人方面的片面性。

(3)录用人选的绝对性。

2,优化组合3,用人策略(应注意1、用人的互补制度2、用人的认可度3、用人的透明度)(二)培养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人力资源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此使管理过程中的用人与培养人结为一体。

培养人的方法:1、全方位培养法,2、全员式培养法,3、网络式培养法,4、规划式培养法(三)调动员工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任务(1),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个体动机,团体动机,社会动机(2),人的积极性的调动:1、树立员工是园所生存基础的管理理念,2、形成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统一的管理关系,3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

管理者如何关注员工的需要:1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经济与生活状况,尽量满足他们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

2、管理者应该理解和满足园所的教职工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需要。

3、管理者应该满足员工文化学习的业务进修的需要。

4、管理者应该注意满足员工对改善工作条件的需要。

三,完善园所教育环境的管理如何完善教育环境的管理工作:1、加强园所物质环境的管理。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园所内部的、比较大型的、确保儿童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设备、设施或空间场所等物质条件。

做好以下工作:(1)保证基本设施的经费投入。

(2)研究物质环境的合理布局。

(3)健全环境设备的管理制度。

(4)开发环境设施的教育功能,2、园所精神环境的管理(1)构建与协调园所的人际关系(2)创设与协调园所的心理氛围。

(3)改革与创新园所的管理工作(4)强化与完善园所的教育管理。

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园所内直接运用于儿童教育及活动过程中的教具、学具、玩具、图书、画片、像带、声带、资料的可供儿童操作的材料等一些小型的教育工具和教育设备所构成的教育环境条件。

第二章园所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职能的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他认为,在管理体系中包含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种管理职能。

园所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行使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六项职能。

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是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在1960年的《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提出的。

决策:指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某娇贵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第一节决策职能一,决策的特点1、决策的目标性,2、决策的可行性,3、决策的选择性,4、决策的适宜性,5、决策的过程性,6、决策的动态性二,决策的类型(一)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从主体分)。

组织决策是组织整体或者组织的某一部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选择与调整。

个人决策是个人对自己在参与组织活动中所作出的各种选择和调整的决定。

(二)过程决策与阶段决策(从形式分)。

阶段决策是指组织对未来活动的某个时期和某方面的工作的活动方案所作出的选择与调整。

(三)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从性质分)。

战略决策主要是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与内容,面对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这种决策的实施产要表现为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

(四)价值决策与事实决策(决策的内容的依据分)价值前提就是指这项决策“为了什么”“应该怎样”等方面的价值判断。

事实前提就是指决策行动的事实条件与环境条件。

三,影响组织决策的因素1,环境因素2,决策者3,组织4,时间四,园所决策职能的实施1、强化决策意识,2、决策不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3、决策不是管理者的瞬间行为五,园所决策饿实施过程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抉择活动阶段,4、审查活动阶段第二节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基本部分包括预测未来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行动予以安排。

计划的三种类型:1、A计划(按时间序列纵向展开的),2、B计划(按不同的工作内容横向展开的),3、C计划第三节组织职能组织职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适当的组织系统来确定各成员的工作范围的职责,并协调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联系,从而将与组织有关的各种因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使组织面员在统一指挥下协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组织设计任务的步骤:1、组织系统图的设计。

2、职务设计。

3、部门设计。

4、组织结构的形成。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目标应对原则,2、协作关系原则,3、有效跨度原则,4、简单化原则第四节指挥职能权限是正式组织传达思想(命令)以支配组织成员的行动。

控制这个词最初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舵手”舵手的作用在于操纵航船朝目标航行。

一,“权限接受”理论二,指挥职能的有效实施1,情感沟通法2,观念的认同法第五节控制职能一,控制职能的管理意义1,含义:2,类型:广义的控制和狭义的控制二,控制职能的基本方法: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层次控制,4、反馈控制三,控制职能的实施原则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预先控制是指当管理问题还处于萌芽之中,或者尚且表现为一种隐患时,管理者就能敏感地发现,并能及时处理的一种控制方法。

管理过程主要是指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由管理者引导组织成员按计划所进行的共同活动的步骤与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与行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戴明环”理论,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把管理活动的过程归结为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由此构成了管理的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或方法):1、计划阶段2、实行阶段3、检查阶段4、总结阶段。

第六节协调职能一,协调职能的管理特点二,协调职能实施的基本内容1,上级与下级的关系2,内部与外部的关系3,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三,协调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协调职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职能,或者也可以称为软性控制。

从管理的功能上看控制与协调这两种职能有一定的相同点。

协调职能一般不像控制职能那样直接指向细节问题,而更多是从整体的角度去主动调整各种管理关系或管理行为;协调职能大多是一种从长远角度所做出的管理行为。

因而,从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协调职能是对控制职能不可缺少的补充。

第三章园所管理的过程和原则第一节园所管理的基本过程一、园所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合理计划,2、有效实行,3、监督检查,4、总结提高(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总结要以研讨为特点,总结要以探索规律为目的)如何确保计划的合理性:1、园所管理者首先应该确立园所的管理目标,搞好园所的宏观决策。

2、园所按理者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

有效实行计划管理者应做好的工作:1、充分利用园所的各种资源条件。

2、加强对员工的组织教育。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监督要注意:1、监督的目的2、监督的态度3、监督的依据4、监督的形式总结提高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2、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3、总结要以研讨为特点4、总结要以探索规律为目的三,园所管理过程运行的优化(论述)对园所管理过程的基本工作阶段的认识,不等于解决了管理过程的顺利运行的全部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