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
1.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多重变奏
全球化的起点:1500年,全球化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苏东巨变。

全球化的表征:例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对各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2.全球化是什么?
①注重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等全球化)
②政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性
③网络
④文化现象
⑤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是历史,应用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概念。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纵向发展: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横向发展: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表现。

4.全球化的本质:①西化、资本主义化、美国化
全球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例如,野猪的幸福: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幸福。

家猪的幸福:生活水平高。

②社会主义化
当下两种制度不断拼搏的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终于社会主义。

5.全球化意味什么?
乐观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

悲观主义:资本流向全世界,利润流向母国。

(二)反全球化
1.反全球化思潮
事件:1999年西雅图风暴,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

反全球化的形式:①抗议游行
②论坛(世界社会论坛)
③反全球化网络
④马路秀
2.反全球化是什么人?
①发达国家的人:弱势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的空心化,利益分配的不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出现第三世界。

②发展中国家:成功故事,例如中国和印度
失败故事,例如东南亚和古巴
3.反全球化是什么?
①依附论批判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②跨国公司
③世界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大
④数字鸿沟
4.世界范围下如何看反全球化?
①反全球化是全球化,是逆动现象,全球化仍是大的趋势。

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性是趋势。

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象征意义:全球化的偏执,可以中断,可以可以倒退。

②反美国的霸权主义
全球治理,权利向上转到联合国,向下转到非政府组织。

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由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

1.被动全球化:1840年以后,中国革命从半边缘化到中央,中国革命是对全球化的被动回应。

2.主动全球化:中国建国以后的外交政策,“一边倒”,进行社会主义化,六七十年代,在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全球化但是不融化。

改革开放是我国对全球化的主动地渐进地回应。

3.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是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化。

“三个代表”中的关于生产力、人民利益和文化的论述提现全球化;科学发现观是在全球化的趋势的困境下的理论突围;“中国梦”也有所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