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一、复习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三、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

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

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

如巴斯德实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

由此可得出结论是。

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

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

(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

(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理由是。

2.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饱满完整的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由图可知,在6粒种子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的是号种子,因此该组为组;其余种子中,1号缺,3号缺,4号缺,5号缺,6号缺,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时的实验组是编号为________的种子。

(3)2号和4号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理由是。

4号和5号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理由是。

(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

(4)下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________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还需满足自身条件且不在_________的种子。

因此,本实验选种时应选择的种子,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五、真题体验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模拟法2.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分析法3.在“调查公园内昆虫种类”的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甲发现了一条浑身长“刺”的毛毛虫,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B. 乙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就踏进花丛追过去捕捉C. 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就把它删去D. 丁拨开草丛,一只蚂蚱跳了出来跳了出来,蹦到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记录下来4.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的不正确的是()A.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三处B.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少误差C. 用直尺就能准确测出一片叶片的周长D.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5.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经验总结法 D. 调查法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 水量过多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 水温太高D. 水中没有水草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A. 潮湿和干燥B. 空气和湿度C. 有光和无光D. 有空气和无空气8.当调查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A. 材料B. 方案C. 样本D. 范围9.提示:(1)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原则;(2)变量的确定原则:探究“什么”,变量就是“什么”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

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分析回答:(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是否还在。

)(1)若要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

(2)如果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述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②。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测,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10.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

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1)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C组实验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

此时的C组和A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_______,理由是。

(3)霉菌容易传播,这是因为其产生的______轻而小、易飘散。

(4)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和。

11.近来,明星陈乔恩因酒驾被法办。

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

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柱形图。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人的反应速度越______。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此实验证明了;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实验选用黑色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并迅速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1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_,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_气体。

(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