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综合使用水平,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所谓的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是以促动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规律。

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为必要条件。

平时备课时设计的课堂教学仅仅一般的教学过程,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的较多,对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考虑得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没有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1.教学设计目标性原则。

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2.教学设计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3.教学设计针对性原则。

英语的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

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小学英语启蒙教学中,“交际”是实行教学的前提。

而“听”则是实行交际的前提。

) 4.教学设计实践性原则。

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更具有策略意义,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5.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原则。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

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

设计课堂活动是为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所以评价课堂活动的好与否,不能看在表面上的活、学生在形式上的动。

在低年级教学basketball时,教师让学生拍球比赛。

学生动起来了,兴奋起来了,但学生的兴奋点显然已经不在单词的学习上了,而是在拍球的结果上了。

这个活动已经脱离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了。

所以,应该从质上看,学生从走进英语课堂开始上课到下课他们走出课堂,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学会了使用新的语言知识,即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如何。

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输入量。

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水平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

所以没有语言输入是不可能取得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语言学习为主,但它不能排除语言的习得。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不能仅仅本堂课要学习的语言内容、课本中的语言内容。

如:课本中的学习重点是11-20的单词以及How many…?There are …的句型。

假设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如下:由Flash动画引出数词和句型→看图片提问回答→与数学学科整合,找出有几个图形→小组内作一份关于学习用品的调查。

整堂课活动很多,有机械性操练,有替换性操练,还有一些简单的使用。

但整堂课学生模仿操练的就两句话:How many…? There are…教师自始自终输入给学生也是这两句话,那么最好的学生花了30分钟在这堂课中学到就是这两句话。

既没有与旧的语言知识整合起来,也没有为今后的新的语言知识作铺垫,这两句句子孤立地重复了整堂课。

如果让学生联系学校、班级、家庭的生活实际,学生会有更多话要说,除了用How many…There are…做一些描述外,在说的过程中还能融入他们对学校、班级、家庭的情感。

⑵课堂活动应有学生的思维参与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一直被视为反复记忆的过程。

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读、背、做练习。

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

记忆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智力活动,但它不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

提到英语学科的思维,往往想到与数学学科整合。

如在学习的数词时,能够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题,在学习形状时,能够教学生数形状。

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事实,即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包括了各种思维活动,如:分类、猜测、判断、想象等。

就课堂学习过程来说,思维活动的提升能够体现在某个课堂活动上。

如在教“city”一词时,能够分以下三步:①模仿朗读单词,这时的思维活动是记忆。

②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城市,“I know…is a city.”这时的思维活动是判断。

③让学生说出去过的城市,并用一个词说出对这所城市的印象。

“I go to Hangzhou. It’s a ________ city.”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概括了。

思维的活动的提升还能够贯穿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

如在学习时,能够分为以下几步:①学习基本句型:“I …with my…”②看屏幕,说说看到、听到些什么。

③看表格,说说我们如何感知这些事物。

④用不同的感官感知事物,得到什么不同的感受。

⑤用不同感官感知同一个事物。

⑥观察图片,完成短文。

整堂课的思维活动进程如下:模仿→替换→比较→归类→演绎→猜测、想象。

就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水平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把教学过程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以记忆和练习为主的被动接受过程。

它忽视了文化知识与人类及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关联。

”只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Answer the questions:Is it a birthday cake? ⑤What can we see at a birthday party? We can see a lot of food, flowers, balloons, friends, a birthday cake, birthday cards, birthday presents,What can we do at a birthday party? We can play, dance, sing, drink, eat…⑥What can Alice do? Light the candles, make a wish, blow off the candles, cut the cake and share the cake. Answer the questions:Do you…at your birthday party? Yes, I do. No, I don’t. ⑤、⑥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生日聚会时丰富的食物以及点蜡烛、许愿等浓浓的氛围。

每个教学步骤的语言难度一步比一步要求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语言训练的推动过程,最后汇成一篇短文。

6教学活动设计的趣味性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即使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有智力因素和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兴趣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因为年龄关系,小学生在对学习目的还不是最明确、具体,很多时候他们是凭着兴趣而来。

有兴趣了,他们会主动对学习内容集中注意力,没兴趣了,要求缺乏自制力的他们端坐一堂课那是极困难的事。

设计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参与语言的学习。

为了使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趣味性,能够从以下方面去思考与落实。

学生就会对此嗤之以鼻,他们更愿意谈他们对某种水果的喜恶和想法。

以一课为例,教师没有设计让学生看、听、闻、品尝和触摸食物的活动,而是设计做了实验的活动,教师请五位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包中所藏的事物,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e.g. I listen and hear with my ears, I know it is heavy, etc.)其他学生通过倾听这五位学生的描述得出对事物的总体感受,然后猜出这是什么事物。

学生在说和听的过程中理解事物,即使需要更高的心智要求,但也更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活动更受学生的欢迎。

⑶教学活动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各有不同。

即使当前我们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实行鉴定,但总体来说有三种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和运动型。

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有些活动侧重于听能训练,有些侧重于视觉观察,有些侧重于动手做。

在整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不能局限在一类活动中,而是各类活动都有些。

个体的差异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原有语言基础不同上。

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层度不同。

利用开放性的提问能够兼顾学生的差异,因为开放性的提问能够为学生创设比较包容的语言使用情景。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和合作习惯。

开放性的提问能够通过图片表现,语言描述,一首歌曲或儿歌,甚至于一个手势和眼神实现,只要合适不拘泥于某种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把“兴趣”与“娱乐”混淆,不能用肤浅的笑话或者对感官的直接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应该从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只有这样的兴趣才能保持长久。

对英语教学活动的再理解1.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讨论的活动不但仅指说说唱唱、动动做做,而是指儿童存有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所以它涵盖了更广泛的含义,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

说说唱唱、动动做做仅仅活动的一些形式。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

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使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

教师通过活动表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

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2.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两个目的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学生主体性原则。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