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2)通过学习,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

(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白居易的《忆江南》
过渡: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

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二、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材料二: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南史》卷21史臣论日
材料三: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世说新语.宠礼》
(1)材料中的“王与马”分别指谁?他们的关系?(2)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司马睿在317年建立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出示东晋和十六国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晋偏安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
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结果如何?这其中又有什么著名的人物或故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相关史事,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祖逖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展示图片《东晋形势图》,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东晋灭亡后,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请学生阅读教材的“南朝的政治”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南朝时疆域最大,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哪个政权?
②为什么说“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师生一起完成两晋、南朝简表。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2)展示史料,提出问题。

材料1:“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①对哪个地区的描述?②《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图
①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②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3)综上所述,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过渡:从上述材料、图片,我们知道江南地区因四个方面的原因得到了开发。

那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南方经济的发展
问题探究:(1)请讲述江南地区在不同时期都有哪些不同程度的发展。

(2)通过观看图片,请概括出江南地区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

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5)、影响或作用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

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

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课堂练习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6.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和改进耕犁
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苗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
7. 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
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B.建康
C.扬州D.荆州
[板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政治局面:“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灭亡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
江南地区开发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大量南迁;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
表现:开垦荒地、兴建水利等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