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解表剂

第五章 解表剂

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教案课程:美容方剂学课次:第X次课课型:理论课课题:第X节授课日期:2017年X月X日星期X 授课班级:XXX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案课程:美容方剂学课次:第一次课型:理论课教学目标:1.掌握方剂3首,熟悉方剂2首,了解1首。

2.熟悉解表剂的含义、适用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各代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运用;类鉴别。

教学难点:1.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含义。

教学资源:1.教材:《美容中药方剂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黄丽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7月第2版第1次印刷,页码范围:第201页——第303页。

2.教学参考书:邓中甲主编《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P1--P351页。

3.教具:多媒体、粉笔。

教学步骤:课的准备(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的实施--- 课的小结(评估、总结)教学方法:讲授、举例、演示评估方法:提问、观察、讨论、作业教学内容:第五章解表剂【课的准备部分】(一)组织教学教师清点学生人数(二)导入新课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美容方剂学》这个章节。

学过中药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三)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的实施部分】一、概述1.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2.适应证:外感表证;或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见有表证者。

3.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三类。

4.使用注意:①.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

②.服药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防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

③.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宜饮热开水或加衣覆被,以助汗祛邪取汗以周身微汗为度。

④.表邪未尽又有里证者,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若病已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可用。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一、概述功效:发散风寒适应证:适应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二、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尖,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1.外感风寒表实证2.银屑病、荨麻疹等属风寒表实证者【方解】本方证为风寒束表,致卫遏营郁、皮毛闭塞、肺气失宣所致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脉佐药:杏仁——肃肺平喘使药:炙甘草——缓和麻、桂相合之峻,调和麻、杏之宣降【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凡体虚外感、表虚有汗、阴血不足者均不宜使用。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三、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g)【用法】水煎服,服后啜热稀粥或喝热开水【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1.外感风寒表虚证2.荨麻疹、皮肤瘙痒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等属营卫不和者【方解】本方证因风寒袭表,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所致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络臣药:芍药——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佐药:生姜——解表散寒,温胃止呕大枣——滋补阴血,益气补中使药:甘草——调和药物【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刘,也用以病后、产后、体弱而表现营卫不和者。

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对于表实无汗、表寒里热而无汗烦躁及温病初起、中焦湿热等证,本方不宜使用。

【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一、概述功效:疏散风热适应证: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二、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15g) 金银花一两(15g) 苦桔梗六钱(6g) 薄荷六钱(6g) 竹叶四钱(4g) 生甘草五钱(5g) 荆芥穗四钱(4g) 淡豆豉五钱(5g) )牛劳子六钱(6g)【用法】共为粗末,每用18g,以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一日2~3 次。

现多作汤剂,加鲜芦根15~30g,水煎服【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1.温病初起2.荨麻疹、水痘、带状疱疹、银屑病、痤疮、玫瑰糠疹等属外感风热者【方解】本方证为温热邪气初犯肺卫听致。

君药: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臣药: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辛散透表佐药:竹叶、芦根——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使药:生甘草——调和诸药,解毒利咽【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有“辛凉平剂”之称。

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因本方中多为芳香轻宣之品,故不宜久煎。

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则当禁用。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三、桑菊饮【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桔梗二钱(6g) 杏仁二钱(6g) 薄荷八分(2.5g) 连翘一钱五分(5g) 生甘草八分(2.5g) 苇根二钱(6g)【用法】水煎服【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1.风温初起或风热犯肺轻证2.水痘、带状疱疹、痤疮、急性湿疹等属风热所致者【方解】本方证为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致君药: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止咳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臣药: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薄荷——疏散风热佐药:连翘——清热解毒苇根——生津止渴使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清利咽喉【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温初起或风热犯肺轻证的常用方剂,有“辛凉轻剂”之称。

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本方为轻清宣透之剂,不宜久煎【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四、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炙甘草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用法】水煎服【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1.外感风热,肺热咳喘证2.麻疹、荨麻疹、银屑病、酒渣鼻等属外感风热、肺热壅盛者【方解】本方证是表邪人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君药: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止渴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杏仁——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佐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对于风寒咳喘,痰热雍盛者,不宜使用【方歌】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一、概述功效:扶助正气,解除表邪适应证:适用于素体虚弱,又感外邪所致之表证二、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各30g )甘草半两(15g)【用法】加生姜3 片,薄荷2g,水煎服【功效】益气解表,散寒祛湿【主治】1.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2.湿疹、瘾疹、蛇患疮、疮疡等属气虚外感风寒湿者【方解】本方证为正气素虚,又外感风寒湿邪,表阳被遏,肺气失宣所致。

君药: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臣药:川芎——行血祛风,善止头痛柴胡——散邪解肌,行气止痛佐药:桔梗、前胡、茯苓——宣肺止咳,祛湿化痰枳壳——理气,合桔梗行气寒胸人参——益气,助正祛邪使药:甘草——调和诸药【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的常用方剂。

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证治要点。

【使用注意】对于外感风热,邪已入里化热;阴虚外感及湿热痢疾者,均忌用本方。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前柴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学习小结】1.本章方剂,据其功用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2.联系中药等相关知识,理解各代表方方解;背诵方歌,熟记各代表方的组成,理解其功效,掌握主治证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简要说出类似方剂在组成、功效、主治上的鉴别要点Ⅰ.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功用鉴别共同点:都有桂枝、甘草,同能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汤以麻、桂相合,发汗散寒力强,佐以杏仁宣肺平喘,既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又为止咳平喘之基础方,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以桂、芍相合,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寒风寒表虚证。

Ⅱ.桑菊饮与银翘散的功用鉴别共同点:都有连翘、甘草、桔梗、薄荷、芦根,同能解表清热,治疗温病初起或风热表证。

不同点:银翘散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主治温病初起,卫表症重、发热咽痛明显者,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解表清热力轻,重在宣肺止咳,主治温病初起,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者,为辛凉轻剂。

【复习思考题】1.试简要分析麻黄汤、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2.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为何配伍辛温的荆芥、淡豆豉3.试述桑菊饮、银翘散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4.麻黄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 5'二、讲解新课1、概述 10’2、辛温解表剂 20’3、辛凉解表剂 25’4、扶正解表剂 15’三、学习小结 12’四、课后复习题 3’课后记: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