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一章 解表剂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止嗽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紫菀
B.白前 C.陈皮 D.荆芥 E. 杏仁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 是:
A.桑菊饮
B.桑杏汤 C.银翘散 D.金沸草散 E. 香薷散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教授 主讲
下 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1、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解表剂
2、适应病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 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 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 脉浮等。
Ⅰ类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引 动
伤寒表不解 (外感风寒表实) 招 致 麻黄汤证 心下有水气 (水饮内停) 咳喘痰多清稀 (宣降失常) 胸膈满闷 (阻滞气机) 干 呕 (肺胃不和) 内外相引 悸 噎 饮动不居
小青龙汤
小便不利 少腹满
功用及方义分析
功用 解表散寒
君:麻黄、桂枝 佐:白芍
温肺化饮
臣:干姜 细辛 五味子 佐:半夏
使:甘草
小青龙汤
配伍特点
1、散中有收
2、开中有阖
小青龙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 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
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
附方
组成:麻黄 射干 半夏 紫菀
生姜 冬花
细辛 大枣
五味子
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A.杏仁 B.连翘 C.荆芥 D.桔梗 E. 芦根
上一题
下一题 BDE
参苏饮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
A.理肺舒肝
B.行气安胎 C.发散表邪 D.行气宽中 E. 宣肺止咳
CDE
上一题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败毒散
方
解
羌独 柴川 桔枳 前茯 活活 胡芎 梗壳 胡苓 君 臣 佐
人 参
甘 草 使
生 姜
薄 荷
败毒散
正气与表邪之关系
“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 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 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 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 缩入,发热无休。……”
银翘散
桑 菊 饮
《温病条辨》
Ⅰ类
辛凉解表
病机分析
风热犯肺(为主)--咳嗽
风热犯卫(轻证)--微恶风发热
邪热伤津(早期)--微渴
苔薄白,脉浮数
桑菊饮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方
解
桑 菊
杏
桔
连 薄 芦
甘
叶 花
仁 梗
翘 荷 根
草
君
臣
佐
使
桑菊饮
运
用
辩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 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
解表剂
3、分类
辛温解表--病性属寒
辛凉解表--病性属热
扶正解表--兼见气、血、阴、阳不足
解表剂
4、使用注意
⑴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
⑵宜温服,服后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 以助汗出。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 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 病瘥,即停服,不必尽剂。 ⑶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肺失宣降 咳
里热
喘
清热药:石膏、黄芩
兼夹
水饮
气滞
祛痰化饮药:干姜、细辛、半夏
行气药:香附、陈皮
辛温解表剂
麻 黄 汤
Ⅰ类
《伤寒论》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卫阳被遏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脉紧
肺气不宣
咳喘
麻黄汤
功用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
方
解 卫阳被遏 麻黄 君
麻黄汤
附方
1.三拗汤 《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而以肺气不宣 咳嗽、鼻塞为侧重者。
麻黄汤
2.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脉浮紧。
麻黄汤
3.华盖散 《和剂局方》
组成:三拗汤加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
主治:素有咳喘,又感风寒而见桂
枝汤证者
兼顾下气平喘之功
桂枝汤
附方
3、 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汤加桂枝二两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
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气卧
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汤
附方
4、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汤加芍药三两
功用: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腹 满时痛者。
解
桂枝
君
调 臣 佐芍药 大枣 生姜和甘草 使桂枝汤
配伍结构 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桂枝
辛 甘 化 阳
芍药
大枣
酸 甘 化 阴
生姜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炙甘草
桂枝汤
配伍特点
祛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麻黄汤
相 同 区 别 主治 治法 主治
桂枝汤
外 感 风 寒 证 辛 温 解 表 法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症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无汗, 舌苔薄,脉浮而数”,治当首选 :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 桑杏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枳壳
虽久,不足以祛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
著,此其分也。” 《经方实验录》
桂枝汤
关于桂枝汤的服法
1.服热稀粥以助药力 2.温覆,避风以助汗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不效再服。 4.忌生冷粘滑,酒肉臭恶
桂枝汤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
主治:桂枝汤证而兼项背强几几者 加强解表,舒缓筋脉之力
桂枝汤
附方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 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 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 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服法与剂型 汤剂: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者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 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丸剂:治疗痹证。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伤寒论》
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
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麻杏甘石汤
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肺者不宜使用
麻杏甘石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解表剂
败 毒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扶正解表
病机症候分析
正 气 素 虚
外感风寒湿邪
郁于肌表 犯 肺
舌苔白腻 脉浮而按之无力
败毒散
功用
散寒袪湿,益气解表
《寓意草》
败毒散
人参的作用
1、助正气以鼓邪外出 2、散中有补,防止耗伤正气
败毒散
运
用
适应病证
老人、小儿、久病、产后,气虚之人 外感风寒湿邪。
败毒散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痠痛,无
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败毒散
逆流挽舟法
以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 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
营阴郁滞
桂枝 臣
调 和
甘草
使
肺气不宣
杏仁 佐
麻黄汤
配伍结构
桂枝
麻黄
杏仁
发散风寒
制约
宣降肺气
甘草
调和
麻黄汤
配伍特点
麻桂相须,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麻杏相使,加强宣肺平瑞之效
麻黄汤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
证要点。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 人参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A.
2:1
B.1 : 2 D. 3 : 2 E. 2 : 3
C. 1 : 1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麻杏甘石汤原书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为 :
上一题 下一题
A C
多选题:
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 呷有声,脉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