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本科教学用 )
前言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远古 - 公元前 21 世纪)
【目的要求】
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教学内容】
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夏 - 春秋公元前 22 世纪 - 公元前 476 年)
【目的要求】
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各方面医药知识;
(l) 介绍各种史籍记载的有关对疾病认识的知识,如对病因的探索,对流行病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等;
(2) 介绍史籍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重点介绍《诗经》和《山海经》的药物记载;
(3) 介绍酒和汤液的发明、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介绍当时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成就。
2. 简介医学理论的萌芽
(1) 介绍当时相关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2) 分析中医学各方面理论萌芽的学术方向特点及其原因。
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
(战国 - 三国公元前 475 - 公元 265 年)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理解"四大经典"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简介诸汉墓出土医书的内容和价值;
2. 论述"四大经典"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3. 阐述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和辨证论治临床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章中医学的全面发展
(西晋 - 五代公元 265 - 960 年)
【目的要求】
掌握此时期中医学以临床实用经验为主流发展内容的特点;
熟悉医药各科的发展状态及取得的成就;了解此时期的主要医家和医药著作。
【教学内容】
1. 简述在医籍整理和注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 介绍脉学和病源证候学成就;
3. 介绍以《肘后救卒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为主的方书发展状况;
4. 论述药物学从《本草经集注》到《新修本草》及其以后的发展成就;
5. 论述临证各科的发展成就,重点介绍临证各科产生的专著;
6. 介绍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和基本情况;
第五章中医学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
(宋 - 元公元 960 - 1386 年)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学在医政建设、古籍整理、方书编撰、药学发展及临证各科所取得的新成就;认识宋元时期医学发展呈现了理论研究的热潮;掌握宋元医家创立新说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种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对中医学术体系发展完善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介绍医政建设的进步;
2. 介绍医籍整理和方书发展的成就;
3. 介绍药物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取得的成就;
4. 介绍医学各科所取得的新的进步;
5. 论述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及其意义;
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趋势
(明 - 清鸦片战争公元 1368 - l84O 年)
【目的要求】
了解此时期中医学术在传统方向上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在理、法、方、药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和成就,同时,在药物学、传染病学和解剖生理学方面产生了新的探索方向,并产生了创新性的进步。
【教学内容】
l. 从临证各科、方剂学、等各方面论述中医学的成熟与鼎盛的发展成就;
2. 以药物学、传染病学、解剖生理学为主线、论述中医学取得的新进步与创新趋势;
第七章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鸦片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元1840 - 1949 年)
【目的要求】
认识西方医学传入与传播是中国医学历史上的新事物,掌握近代对中西医关系的探索和中西汇通派的成就与局限,明确中西医的关系已成为近、现代中国医学史的新问题。
【教学内容】
1. 介绍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情况;
2. 论述中西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及其意义。
附录部分
【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中医骨伤、护理本科专业,可根据各专业需要适当调整,课时分配也可依实际情况适当变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史教学参考资料》甄志亚主编以及其他中国医学史著作与教科书
【教学方法】
每章节应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章节的核心问题,依教学目的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内容。
每章之后,应依据教学内容列出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务必能够促使学生对各章节中心内容和主脉络的掌握和理解。
考试或考查应以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为主,切忌偏怪冷僻内容,以免学生学习重点和方向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