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浙江高中物理新学考模拟 D 卷2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共 4 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答题纸上.3.本次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70 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的符号是()A • N -kg B. kg/N C. m/s D. m/s22 .电容器的电容与本身构造有关,对于平行板电容器,不能决定电容器电容的物理量是()A .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B. 电容器两板所带的电荷量C .电容器两板的正对面积D.电容器两板间的电介质3•跳伞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如图所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 人受到的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是同一个力D. 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 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地球可看做球体,半径为R,忽略地球的自转,则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M 厂“AA. B. g = GRC. g=晋 D .缺少条件,无法计算5. 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
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
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3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 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C. a、b的角速度比c的大D. c的线速度比a、b的大6. 金秋十月,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某同学在参加800 m决赛中获得了冠军, 在他回到出发点时遇见了他的物理老师,老师说他800 m 决赛过程中某些物理量为零,则下列一组物理量都为零的是( )①路程②位移③平均速度④时间间隔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 —根弹簧原长10 cm,挂上重2 N的砝码时,伸长1 cm,则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0 N/mB. 200 N/mN/m N/m8. 如图所示,“天宫二号”在距离地面393 km 的近圆轨道运行。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x 10_11 N m2/kg2,地球质量M = x 1024 kg,地球半径R=x 103 km。
由以上数据可估算( )A. “天宫二号”质量B. “天宫二号”运行速度C. “天宫二号”受到的向心力D. 地球对“天空二号”的引力9. 关于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线分布,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10. 将质量为100 kg 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 m 高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 10 m/s2)( )A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X 104 JB.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X 104 JC.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X 104 J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X 104 J11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 分别为两电荷连线和连线中垂线上的点,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是E A、E B,电势分别是协、柳,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E A>E B,协〉柳B.E A>E B,协<柳C. E A V E B,协〉柳D.E A<E B,协<柳12.据说,当年牛顿躺在树下被一个从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从而激发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假设苹果以大约 6 m/s的速度砸中牛顿,那么苹果下落前离地高度约为(g取10 m/s2)( )A. 1 mB. mC. mD. 6 m13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2bc,当将A与B接入电路或将C 与D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之比R AB : R CD为()A. 1 : 4 B . 1 : 2D .4: 114.假设汽车突然紧急制动后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与汽车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差不C .2: 1多,当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它还能继续滑动的距离约为()A . 40 mB . 20 mC . 10 mD . 5 m15.如图所示,用长为I 、不可伸长的细线把质量为 m 的小球悬挂于0点,将小 球拉至悬线偏离竖直方向a 角后放手,运动t 时间后停在最低点。
则在时间t 内 () A .小球重力做功为 mgl (1— cos aB. 空气阻力做功为一mglcos aC. 小球所受合力做功为mgls in a16. 1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A 系在长为l 的绝缘轻绳下端, 另一电荷量也为Q 的小球B 位于悬挂点的正下方(A 、B 均视为点电荷),轻绳与 竖直方向成30°角,小球A 、B 静止于同一高度。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两球间的静电力为()C . mg mg 17 .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的铭牌, 小沈同学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该铭牌上获 取的信息,得出该电热水壶()电热水壶D .细线拉力做功的功率为mgl (1 — cosa)A•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AB. 正常工作5 min耗电约kW・hC. 只能在直流电下工作D. 只能在220 V电压下工作18. 带电粒子M和N,先后以不同的速度沿PO方向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不计重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带正电,N带负电和N都带正电带负电,N带正电和N 都带负电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4 分)19.(1)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将两个传感器按图 1 甲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乙所示,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作用力的大小,则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时间”或“位移”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__________ ,________ (写出两点).图1(2)飞飞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2 所示,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 3 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 、E、F 共 6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 6 V 以下、50 Hz 的交变电源.他将一个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 A 对齐.(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2图3(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 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 是__________ m/s;⑵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__________ m/s2;⑶根据题意,试判断小车运动的方向 __________ (填“从A指向F”或“从F指向A”).20.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一个二极管的电阻,他的操作如图1 甲所示,则红测试笔应插在多用电表的 __________ (填“+”或“-” )插孔,电流从________ (填“红”或“黑”)测试笔流入被测电阻,根据图乙表盘指针,此时电阻值是________ Q,测量完毕后应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到 __________ 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21.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0= 30。
的斜面上,固定一宽L = m的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
电源电动势 E = 12 V,内阻r= 1 Q, —质量m= 20 g的金属棒ab 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
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 B = T、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金属导轨是光滑的,取g= 10 m/s2,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1) 金属棒所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2) 通过金属棒的电流的大小;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22. 一同学家住在23层高楼的顶楼,他想研究一下电梯上升的运动过程.某天他乘电梯上楼时携带了一个质量为 5 kg的重物和一个量程足够大的台秤,他将重物放在台秤上.电梯从第1层开始启动,一直运动到第23层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在不同时段内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g取10 m/s2)(1) 电梯在最初加速阶段和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2) 电梯在中间阶段上升的速度大小;(3)该楼房平均每层楼的高度.23. 如图8所示,水平实验台A端固定,B端左右可调,将弹簧左端与实验平台固定,右端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2 kg的滑块紧靠弹簧(未与弹簧连接),弹簧压缩量不同时,将滑块弹出去的速度不同•圆弧轨道固定在地面并与一段动摩擦因数为的粗糙水平地面相切于D 点.AB段最长时,B、C两点水平距离X BC= m,实验平台距地面高度h= m,圆弧半径R =m, 0= 37°,已知sin 37 = , cos 37 ° .完成下列问题:(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图8(1) 轨道末端AB段不缩短,压缩弹簧后将滑块弹出,滑块经过B点速度V B= 3 m/s,求落到C点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2) 滑块沿着圆弧轨道运动后能在DE上继续滑行2 m,求滑块在圆弧轨道上对D点的压力大小;(3) 通过调整弹簧压缩量,并将AB段缩短,滑块弹出后恰好无碰撞地从C点进入圆弧轨道,求滑块从平台飞出的初速度大小以及AB段缩短的距离.2019年浙江物理新学考模拟D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 答案C2. 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可得电容的大小和两极板间的距离d、4 n kd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电容器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与两极板的电荷量无关,故选B。
3. 解析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的重力和气流对人的作用力都作用在人上,不可能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是同一个力,A、B、C均错;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正确。
答案DGMm62所以g = R 2。
答案 C5. 解析 a 、b 、c 三点为共轴转动,故角速度相等,B 正确,C 错误;又由题图知,三点的 转动半径r a = r b > r c ,根据v = co r 知,v a = v b > v c ,故A 、D 错误。
答案B6.解析 位移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在回到出发点时该同学的位移一 x为零,而平均速度 v =-,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B 对。
答案 B7•解析 由公式F = kx 可得k = F=错误! N/m = 200 N/m 。
注意x 是指弹簧的“形变量”。
X28.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专,可得v=二号的质量会两边消去, 无法求出天宫二号的质量, 选项A 错误;天宫二号受到的向心力和 地球对天宫二号的引力都因不知其质量而无法求出,选项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