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3.现有一包由 5.6g 铁、7.2g 镁、1.0g 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 CuCl2 溶液 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 7.2g 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 x
y=6.4g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 25.8g,小于 26.6g。 故选 B。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 部分反应。
4.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A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 B.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 C.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 D.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 量从 0 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 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 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 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 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 完 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 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 选项图像 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 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 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 0,溶液中阴阳 离子逐渐减少至 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 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 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 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 性,B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 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 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 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g-5.4g
z
56 = 4.2g 2z z=0.15g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 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 A 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9.6g,故 B 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 CO 的质量为:6.6g-2.4g=4.2g,故 C 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0.15g,故 D 正确。 故选:B。
Mg + CuCl2 = MgCl2 + Cu
24
64
7.2g
x
24 = 64 7.2g x
x=19.2g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
设 5.6g 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 y
Fe + CuCl2 = FeCl2 + Cu
56
64
5.6g
y
56 = 64 5.6g y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Mg(NO3)2、CaCO3、NaOH、CuCl2、NaCl 和 Ca(NO3)2 中的 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 B.无色溶液 A 中一定有 NaOH 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 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 CaCO3、NaOH、Mg(NO3)2、CuCl2 和 Ca(NO3)2 【答案】B 【解析】 根据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Mg(NO3)2、CaCO3、NaOH、CuCl2、NaCl 和 Ca(NO3)2 中的一种 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 和 CuCl2 会生成氢氧化铜沉 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 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 溶液 B 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 CaCO3、NaOH、CuCl2 和 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NaCl;Mg(NO3)2。 A.由分析可知,沉淀Ⅰ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 CaCO3 沉淀,故错误; B. 无色溶液 A 中一定有 NaOH,正确; C. 原固体粉末是否有 NaCl,无法确定,故错误; D.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 CaCO3、NaOH、CuCl2 和 Ca(NO3)2,故 D 错误。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6.6g 16 100%=2.4g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 44
为12g-2.4g=9.6g ;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 FeO,设 FeO 的质量为 x
Δ Fe2O3 + CO 2FeO + CO2
160
144
12g
x
160 = 12g 144 x x=10.8g
设 12gFe2O3 完全反应生成 Fe 的质量为 y
Δ Fe2O3 + 3CO 2Fe + 3CO2
160
112
12g
y
160 = 12g 112 y y=8.4g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
FeO
的质量为
9.6g-8.4g
16 72
100%
=5.4g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z
Fe + 2HCl = FeCl2 + H2
2.将 CO 通入盛有 12.0g 的 Fe2O3 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CO 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 6.6g。 Fe2O3 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 CO 的质量为 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