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强化内部管理计划
教育局强化内部管理计划
综合计划教育局强化内部管理计划计划内部管理强化教育局
一、以均衡发展为方向,统筹抓好各类教育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进一步深化办园体制改革,高质量办好公办幼儿园,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巩固发展多元化办园格局,力争幼儿入园率达到70%。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加强幼儿教育实验、科研的管理与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两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全县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
大力学习宣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完善“防辍控流”机制,确保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
8.9%,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1.6%以内。
继续开展“两基”二轮复查,完成*、*、*、*、*、枣林、正源、麻英、福庆、*10个乡镇的复查评估工作。
3、切实加强高中教育。
扎实抓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想方设法留住优质生源,进一步做大高中教育规模。
加快*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工作,力争有较大进展。
巩固东城中学市级示范高中成果,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提高*高中教育整体水平。
完善高中校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力争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增加。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激活办学机制,逐步提高职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学生中的比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品牌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订单式”培养。
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注重
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人才培训。
加快县职中创省重步伐,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
5、高度关注特殊教育。
积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努力构建中、重度残疾少儿在县特教中心、轻度残疾少儿随班就读的格局,使“三残”少儿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加大教学、生活设施配备力度,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工作。
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稳定专职教师队伍,提升专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残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加强教学研究,着力培训残障少儿的生存技能。
6、依法规范民办教育。
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民办教育的指导、管理、评估和督导工作,促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积极引导和推进民办学校建立自律机制。
积极探索并建立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制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7、着力统筹城乡教育。
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坚持共同进步原则,加强农村学校班子建设,鼓励中青年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实行向农村学校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机会、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强农村学校队伍建设。
坚持重点扶持原则,开展各类示范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送教下乡,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坚持自加压力,激发农村学校奋发图强,负重爬坡,奋起直追,促进快速发展。
附送:
教育局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计划
教育局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计划
综合计划教育局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思想教育强化教育局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七届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优质教育基地,打造*教育中心”为目标,依托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和打造“和谐校园”这一载体,突出“统筹、均衡、规范、和谐”的发展主题,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结构,规范教育管理,提升教育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教育。
(二)主要目标
1、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
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开展0—2周岁的幼教一体化试点;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2—14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9.8%以上,小升初比例达100%;初中年流生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控制在0.05%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初升高比例达98%以上,普职高比例达1:1;职教流生率控制在9%以内。
2、教育投入:
加快实施中小学校网调整规划,逐步改造*二中破旧房,实施实验小学民房拆迁工程;启动三甲中学食宿改造工程;完成*中学、*二中、前所中心校和章安中学等校的田径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完成*二中食宿工程和*、前所两中学的学生公寓扩建工程;启动双语学校校区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0%、77%;评选第十三届星级教师50名;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2%。
4、学校发展:
通过省示范性初中(小学)预验收达4所(12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平安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数达100%,中小学生犯罪率万分之一以内,职校学生犯罪率在万分之二以内;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停办学前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受资助比例在9%以上;中小学体育达标面100%;增加高考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完成5项省级以上课题鉴定;指导大陈镇创建市教育明星乡镇,使我区市教育明星乡镇建成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巩固一项成果继续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探索与实践,举办“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研讨峰会。
不断完善效能评估体系,重点推进“中小学效能评估办法”的全面实施。
积极指导学校效能评估组工作,与中央教科所一起编印“中小学效能评估操作手册”。
采取星级制的办法来衡量学校管理效能的高低,进行学年度评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
突出两个重点
1、扶持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建设合格化标准化学校。
加强农村学校合格化标准化建设,做好第三批标准化学校的迎检和第四批标准化学校的申报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校舍改造,做好“一硬二改三化”的收尾工作。
加快实施“村完小形象提升行动计划”。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杂费制度,规范和完善人民教育基金会的捐资手续,拓宽各种捐资渠道,增加对农村名师的奖励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街道(镇)办学的积极性。
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学校预算内经费倾斜力度,拨足生均公用经费。
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尽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在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三保”前提下,对高中段、职业学校实行奖励制度,将校长福利基金与办学效能高低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