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3面波(L)。特点: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破坏力强。
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主要不连续面?
⑴圈层结构:从里往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⑵主要不连续面:①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界)
2古登堡不连续面(地幔与地核的界)
5、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
主要化学成分以O Si、Al、Fe、Ca Na K、Mg等8种元素为主。这些元素以 硅酸盐矿物形式存在为主,其次为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等。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地质学的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 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2二向延伸型。如云母、石墨、辉钼矿等的板状、片状、鳞片状。
3三向延伸型。如黄铁矿、石榴子石等的粒状、近似球状
4、矿物的主要集合体形态包括哪些? ①粒状集合体 ②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③致密块状集合体
4晶簇
5杏仁体-晶腺
(SiO2•nH20)、琥珀、玛瑙等。
2、晶形的种类有哪些? 晶体种类基本分为2类: 一类是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一类是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
3、结晶习性及其类型。并举例说明。
⑴结晶习性: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结晶习性。 ⑵主要类型:
1一向延伸型。如石棉、石膏等的柱状、纤维状、针状。
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 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2英国的史密斯W法国居维叶C和拉马克J.B等对古生物、 地层学进行研究。
3水城论和火成论的百年争论。
⑷发展时期(公元1840――1910年)。
代表人物:修斯E――《地球的面貌》是此时期(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 总结。
⑸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910――1970年)。 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4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1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 集等。
2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 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 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 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要根
2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2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
2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⑵化石层序律: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表现出清楚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
⑶生物层序律:生物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其含义包括:①老地层所含生物越简单、原始、低级,新地层中则高级;②不 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类型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即同一沉 积环境)中形成的地层,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答:⑴灾变论。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2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 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⑷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
第三章 矿物与岩石
矿物
1如何区别常见晶质体与非晶质体?
⑴晶质体: 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即化学元素的离子、 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 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 ,称晶质体;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称晶 体。
⑵非晶质体:与晶质体相反,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称非晶质体。
3居维叶推断, 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 最近的一次是 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
⑵均变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 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 只要经过漫长的岁 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6、地壳的类型及其特点?
⑴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特点:厚度较大(30~70km),具双层结构,即玄 武岩层之上还有花岗岩层,地表起伏较大,表层常被沉积岩层覆盖。
⑵海洋型地壳(简称洋壳)。特点:厚度较小,最薄处不足5km只有玄武 岩层的单层结构,表层为海洋沉积所覆盖。
⑶过度型地壳。大陆型地壳与海洋型地壳之间交汇处。
7、地质年代表中的一些重要时间界限和显生宙重点主要“代”的具体名称及其
英文代码及其生物演化中的标志性事件 (见附图)
8、如何理解判断相对地质年代几个理论基础?
⑴地层层序律(叠覆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 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包含三层含义,即地层叠置律、原始水平律和原始 连续律的“地层三定律”。
1环太平洋地热带 ②大西洋中脊地热带
3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
3、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1纵波(P)。特点: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速度大 约7—8km/s;维持时间较短;强度较小;破坏力较弱。
2横波(S)。特点:只能通过固体;引起地面水平晃动;速度大约是4—5km/s; 破坏力较强。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1、简述重力异常在找矿中如何运用? 重力异常可反映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 当某地区表现为正异常时, 说明该 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如铁、铜、铅等金属),可能是金属矿区。当 该地区表现为负异常时,说明该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较小物资(如石油、煤、 盐类、地下水等)。
2、全球地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