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句式变换(公开课)课件-老林

专题复习句式变换(公开课)课件-老林


⑸为了强调下段文字的意思,请改变其句 式,必须三次出现二重否定句式。
“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一定要 提到朱自清;而要谈到朱自清,就一定会提 到《背影》”这话有道理。
答案:“要谈到‘五四’以
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 自清;而要谈到朱自清,就 不能不提到《背影》”这话不 无道理。
3.陈述句和反问句间的变换
• 一般的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弱些, 双重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更强。
• 肯定句:⑶今天天气好。⑷这个问题容易解决。 否定句: 今天天气不坏。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 双重否定句: 今天天气不是不好。
这个问题不是不容易解决。 • 反问双重否定句:今天天气难道不好吗?
这个问题难道不容易解决吗?
祈使句:请你不要再批评他了。
疑问句:你能不能不再批评他了?
4.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常式句是指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 是指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
常式句是指其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 句子,排列次序:(定语+主语)+(状 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而变式句是指其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的 句子。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装、状语 后置、定语后置、复句中的偏正倒置等情 况。
练一练: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⑴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 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肯定句) 古往今来,没有哪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
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否定句)
• ⑵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 (肯定句)
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 (否定句)
方法 在句子适当的位置加否定词变肯定 点拨 句为双重否定句
为了某种需要,突出或强调某个成分,或者为了
构成某种语言风格。此外不可乱用,否则会影响 语言的规范化。
【典型题例】
运用技巧 实战训练
祝大家高考取得理想的 成绩,圆梦大学!
⑴肯定句变换成否定句要注意:肯定 的意思 = 否定词 + 否定的意思(反 义词) ⑵双重否定句式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的反问句式表达的是否定的 意思(因为肯定的反问句式表达否定 的意思)。
⑶当一个句子出现多重否定的时候,要 视句子有几重否定来判断,奇数次否定 表达否定的意思,偶数次否定表达肯定 的意思。
⑵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式的种类: ⑴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感叹句。 ⑵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⑶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
⑷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⑸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的位置分:常式 句、变式句。 ⑹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语文复习专题
二、备考面对面 考点透视
变换不同句式: 主动句与被动句 肯定句与否定句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常式句与变式句
能力层级:E级 表达应用
句式变换
学习目标
(一)、了解现代汉语常用句式 (二)、掌握常见句式的变换方式
学习重点: 掌握常见四种句式的变换方式
学习难点: ⑴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⑵主动句: 亚非五国热烈欢迎胡锦涛的访问。 被动句: 胡锦涛的访问受到亚非五国的热烈 欢迎。
方法 主要是变换主语和宾语 点拨 看主语是否为主使者
【典型题例】
⑶①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诸葛把她拦回去, 二诸葛老婆还骂个不休。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拦回去, 还骂个不休。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⑺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 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 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 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 式的过程。
它可以以客观选择题 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 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 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 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 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 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 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⑥条件倒置: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总能按时到达 岗位。(常式句) 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 恶劣。(变式句)
⑦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定语后置)
• 常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 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 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 动句。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表达的重点可 以互相转换。例如:
①他打扫了房间。(主动句,一般陈述。)
②他把房间打扫了。(“把”字句,强调 “房间”。)
③房间被他打扫了。(被动句,“他”。)
练一练: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⑴被动句: 北京奥运会被全世界关注。 主动句: 全世界关 注北京奥运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 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肯定句与否定句对 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 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 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 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 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 要注意Hale Waihona Puke 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 顾此失彼。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 (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 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 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 问号。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的主要思考点是找 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
例如:①你怎么了?(常式句) 怎么了,你?(主谓倒装)
②学生家长明天下午在会议室开会。(常式 句) 学生家长明天下午开会,在会议室。(状
语后置) ③他吃了一个红的苹果。(常式句)
他吃了一个苹果,红的。(定语后置)
另外还有复句中分句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的变换。 例如: ④因果倒置: 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常式句) 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变式句) ⑤转折倒置: 他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坚持学习。(常式句) 他还是坚持学习,虽然生病了。(变式句)
变换之后,句子成为一般性的描写,仅说明祥 林嫂现在已经是一个乞丐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描 写,意在强调祥林嫂的悲惨状况,与下面“纯乎” 照应;同时体现先生的白描手法,富有韵致,让人 印象深刻。
{试试能力} 1.把下面的常式句转换为变式句 常式句: ①你们出来吧! 主谓倒装:出来吧,你们!
常式句: ②我们明天在会议室讨 论解决这一问题。
(二)句式变换的原则: ①不改变原意; 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 ③可增删个别词语; 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
⑤尽量避免重复,可 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 1.主动句被动句的变换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 主动句。用“把”字将受谓语动词支配的 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 字句。
②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 年一代的成长。
(“无时无刻”是把“无”字嵌进“时刻” 一词中的,只能算一重否定,把“都” 改成“不”才能构成双重否定,表达肯 定意思。)
③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很好 的古典小说吗?
(反问等于一重否定,三重否定还是否 定,与原意相反,应去掉“不”。)
温馨提示:
[分折] 例①中三个分句有两个不同的主语,叙 述角度变来变去,语气显得不顺畅,而例②则 选择了被动句的形式,主语承省略,使整个复 句叙述角度统一,重点(二诸葛老婆)突出, 简洁、紧凑、顺畅。
10
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一般肯定句和单重否定句互相转换比 较容易,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 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 不要把意思说反了。例如: ①科学发展至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 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三重 否定表否定,与原意相反,应去掉“不 是”。)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 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 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 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 “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 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 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变疑问句必须变成反问句 才能与原意相等。反之,去掉加强反 问的副词、助词,变问号为句号即可。 如:
陈述句: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还在许 多同志中间存在着。
反问句:这种主观主义的 作风,不是还在 许多同志中间存 在着吗?
祈使句和疑问句的变换
将祈使句改成疑问句,首先要去掉表示 祈求命令的动词,使原先的被祈使者成为陈 述对象,作主语。然后,要在谓语中心词前 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 语向对方发问,最后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 感叹号改成问号。 把疑问句改成祈使句,就是把谓语中心词前 的“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去 掉,然后加上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最后将 句末的问号改成感叹号或句号。如:
状 语 后 置 :我们明天讨论解决这 一问题,在会议室。
常式句:③他打了初二(1)班的小明。 定语后置:他打了小明,初二(1)班的。
2.把下面的变式句转换为常式句。 ⑴多么委婉清丽啊,这琴声!(谓语提前)
⑵给英雄的慰问信不断地飞来,从厂矿,从农 村,从祖国各个地方。(状语后置) ⑶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 语后置) ⑷怎么不快走呀,我说你!(部分宾语提前) ⑸我不想去了,雨这么大。(因果倒装) ⑹代我问他好,你看到他。(条件倒装) 注意:采用变式句,一定要在某种特定语境中,
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 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 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 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 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