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街道清溪小学争创星级学校自评报告为全面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清溪小学以星级学校创建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狠抓校园安全为,切实加强管理创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按照富教发[2013]38号《关于开展星级学校创评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星级学校验评标准的相关规定。
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将创评标准认真细化,结合学校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
从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宣传动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开展了系列工作。
经逐项实事求是的进行自评,现就具体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清溪小学始建于1985年,经2014年改扩建,现学校占地面积28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2个,有在校学生670人。
全校有教师31人,其中男教师8人,女教师23人;小教高级26人,小教一级5人。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的一身奠基而学习成绩反应不了的部分。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首,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活动展示为抓手共建德育网络。
1、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核心,努力开创以德治校新路子。
好的教育,好的学校,要靠好的干部、好的教师来创造。
学校领导坚持“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旗帜”的这一观念。
事事处处给教职工做榜样。
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发挥实干的工作作风。
以身作则,从严治校,大兴三风:团结风: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引导教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
全校出现了“讲沟通、讲协作、讲大局”的良好态势。
民主风:充分发挥教师会的职能,谋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
学校考核办法、重大决策、大笔开支、评优评选、职称评聘等热点疑点工作集体讨论,共同决策,做到阳光操作,民主公开,全体教师气顺、心齐、劲足,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怀风:学校领导关怀下属,及时了解教师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深入特困教师家中、慰问生病手术中的老师、帮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温暖送到教师心坎上,激发了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措施,努力构建师德教育新机制。
在组织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学校宣传充分讨论,取得共识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位教师时刻做好表率,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最可信赖的人”形象,严格按照2015年3月18日《富源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誓词》要求,按照教育局“减负提质”文件中提出的三个方面22个“严禁”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在社会上树立“最文明群体”形象,展示坦诚向上、整洁的精神风貌。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清溪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师德师风承诺书》、《清溪小学教育工作服务制度》。
并统一自编学习材料,学习“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建立评比奖励制度,提醒教师忌事忌语。
靠正面教育,靠榜样引导,靠制度约束。
始终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
并以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为保障,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运用师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约束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
2、加强养成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学校2015年1月改扩建完成后,崭新的校舍,学校发展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今后如何引领并拓展学校发展内涵摆在眼前,经学校班子认真研究,反复挖掘,最终形成了学校办学思想,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创建以绿色、德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示范校;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以创建“规范+特色”学校,打造“合格+特点”教师;培养“全面+特长”学生为办学目标;以“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为校风;以“依法执教、以身立教、优质善教、因材施教”为教风;以“气质高雅、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全面发展”为学风的办学构想。
二是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校园文化工作,精心布置校园及教室环境、文化走廊,操场铺设悬浮地板,美化更新了校园版面,为各班配备了班级文化模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三是通过一系列爱护环境、美化校园活动,进行“杜绝垃圾进校园”签字仪式、“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字仪式、国旗下讲话、创建“文明班级”、进行班级展示栏评比等措施,培养了学生“不带零食进校园,不带废纸出教室,不留杂物在操场”的良好习惯,使学校的卫生面貌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与改善。
3、抓组织引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最基层的、最实在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最有代表的学校教育主力,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与班主任后备队伍。
一是学校合理设置教师搭配,严格实施班主任工作监督考核。
学校逆向管理,班级教师实行能力强弱、年纪老少搭配,由年纪大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而年轻教师积极主动,这样有利于形成教师相互协作,共同管理的局面。
学校注重校内班主任的横向交流工作,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是加强班主任学习培训。
近两年,学校专程组织12位班主任先后到昆明和曲靖学校考察交流,先后听取了江苏桂贤雅老师及全国著名专家魏书生的讲座,班主任身临其境,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总结与反思自身的班主任工作,普遍感觉受益匪浅,返校后,纷纷就学习感受到的好经验、好思路付诸到自身的工作实践中,考察学习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
4、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关注每一个学生。
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成长。
鼓励广大教师关注后进生,积极开展个案研究,学校先后进行了《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关注后进生成长之我见》的专题研究和讨论,虽然我们不能像神一样关心别人的孩子,但我们应该以一个父母,一名教师应有的姿态对后进生多一份关爱,多一分欣赏,多一份付出,多一份希望。
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多鼓励,少批评;对后进生的评价“纵向评价看进步,横向评价看优势”,对待后进生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开展课外活动,让每个孩子找到体现自我的平台。
一是按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学校有专业英语、音、体、美、信息教育课教师,课程开展正常,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二是尝试开展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课外活动,学校建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室,定时间、定地点、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实施一学年来首先试开展了音、体、美课外活动,学校定期评估结果,适时展示活动成果,带动了学生广泛兴趣。
三是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信与成就感。
5、家、校、社为合力,建立紧密的家校联系制度。
通过校信通、人人通信息平台,《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拓宽德育途径,形成德育立体网络,提高教育效果。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1、抓组织领导,突出示范引领。
学校教研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以教务、教研为组长,部分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领,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具体落实”的教研体系。
学校一是合理搭配师资。
由于我校教师力量薄弱,老年化严重,尤其历年来数学学科落后突出,为此,学校从校长到班子成员主动上好了一门主科,加强学校薄弱科目数学科;二是认真开展新课标学习培训活动,先后组织学习理论、观看新课堂理念讲座、教学业务能力培训等,加强了教师对新课标实质要求的掌握和应用;三是认真开展每一次听评课活动,成立了以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组长的数学、语文听评课小组,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活动,而且领导带头参与。
2、抓常规制度,突出质量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决策,我校按照《富源县中小学管理规程》、《富源县学校安全管理规程》为蓝本,建有经教师大会讨论通过的《清溪小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有《教师履职考核及晋升考核办法》、《教师竟聘上岗实施办法》、《岗位设置实施办法》、《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等管理办法,并逐年完善。
学校有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考核小组等各种组织,学校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经过校务委员会讨论。
积极进行校务公开,定时将教师考勤、经费收支、评先评优等大家关注敏感的事项及时公示或公开。
由于我校教师结构的特殊性,我们对教师考核、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等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很谨慎,做到人人知晓,公平公开,从而保证了我校在高职低聘矛盾那么突出的情况下,每年教师合同签订都很有序,而且教育教学工作大有成效。
3、抓高效课堂构建,突出“同课异构”开展。
一是实施分四步走的集体备课模式。
我们分语、数2个备课组,第一步确定课题,由主讲教师备课、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第二步由备课组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并反馈给主讲教师;第三步由主讲教师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再设计;第四步在平行班里再上研讨课。
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大赛。
展示了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设计,对教材的不同解读与处理,使任课教师受益颇丰。
在课例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高效课堂构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两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机械重复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初见成效。
4、抓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突出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考核、评优选先紧密挂钩。
一是加强校内外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先后组织教师观看光碟、观摩远程教育同步课堂、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观摩、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培训、加强联片教研、反复进行电子白板应用培训等加强教师能力培训。
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目标,主动投身于教改实践。
二是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