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常熟市唐市中学姚小勇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六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

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

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乳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四.探究活动:
1.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2.乳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3.悬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4.乳化作用
5.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知识预备:
(1)预习教材
(2)收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完成教材第152页表格,例如
泥土(粉笔灰)食用油水汽油洗洁精小烧杯试管
3.其它:多媒体辅助设备探究学案阅读材料
§6-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4)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应用
二.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2)乳化现象: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八.当堂练习:
§6-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一.选择题
1.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蔗糖C.植物油D.木炭
3.下列不属于溶液外观上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B.稳定C.透明D.无色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C.溶液都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溶液,但加人后者则会形成溶液的是( )
A.石灰石、水B.CaC03、盐酸C.植物油、水D.牛奶、水
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B.蒸馏水C.白酒D.汽水
7.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B.不同的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D.无法确定
8.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
A.会沉降出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会增加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10..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蔗糖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食盐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所以蔗糖、食盐分散到水中都不见了。

12.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的混合物。

13.溶液的均一性是指;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

14.乳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15.取少量的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晶体、少量泥土、面粉、以及食用油分别放人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得到的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能得到紫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阅读课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释“乳化”的,然后试着解释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3.D4.B5.B6.B7.A8.B9.B10.A
11.蔗糖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2. 均一稳定
13.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溶质、溶剂不分离)
14.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15. 泥土、面粉、食用油蔗糖、食盐晶体高锰酸钾
16.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九.设计体会:
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景切入课题,注重学生的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教学内容凸现新教材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