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一、填空
1.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破坏。
2.按照资源利用特性,可将资源划分为:耗竭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3.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为有机物质,为单向的;能量流动过程遵从林德曼规律。
清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臭氧。
气态型污染物的种类分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衡量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的主要指标是: PM10 、 TSP 。
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源划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我国依据城市区域功能不一样,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三类,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与大气影响密切的气象因子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云况、能见度。
地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大气热量则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
用于流化床脱硫的主要药剂是:石灰石和白云石。
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NCR是指非选择性催化还原,都属于烟气脱硝技术。
SCR法所使用的还原剂是氨水,催化剂是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
VOC控制的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
按照除尘的机理,除尘器总共可分为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
依据气体在重力沉降室中的运动状态,可将重力沉降室分为湍流式重力沉降室、平流式重力沉降过滤式除尘器分为三种类型:空气过滤器、布袋除尘器、颗粒层过滤器。
根据水的来源不同,可将废水划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种类型。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主要有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总数、pH值、色度、温度等。
在工程实际中主要用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指标来描述。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五种类;农业用水区属于五类地表水功能区。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等过程。
依据废水处理的机理不同,可将废水处理的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依据废水处理的程度,可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根据水中悬浮物的密度、浓度及凝聚性,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剂的结构、吸附质的性质、操作条件等;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
生物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生物法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物质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吸附和稳定。
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土壤是由土壤固相和空隙构成的。
土壤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污染两种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其中固化处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预处理。
依据固废分选的机理,可将废物分选的方法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和摩擦与弹跳分选。
一般废物的处理处置的方法有:土地填埋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海洋处置、深井灌注法。
固废填埋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填埋分为好氧填埋和厌氧土地填埋。
其中卫生土地填埋适用于对人体无毒害的一般废物;安全土地填埋适用于危险废物。
填埋场的结构有三种类型:人造托盘式、天然洼地式、斜坡式。
噪声依据来源划分有四种类型: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依据发声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噪声具有分散性、相对性、无延迟性特点。
噪声控制的三种思路是:避免噪声产生,阻断传播途径、保护人耳等。
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的四种主要技术分别是:吸声、消声、隔振、隔声等。
除噪声之外,物理性污染的现象还有: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
在我国,环境管理的两大模式分别是: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等。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决定因素有:建设项目的排污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好氧堆肥伴随着两次升温,将其分为三个过程:起始阶段、高温阶段、熟化阶段。
二、名词解释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特有机物氧化为CO2、H20所消耗的氧量
水体污染
当进入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以至对水的用途产生不利和不合理影响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富营养化的危害和控制对策和措施
(1)营养物的控制
工农业废水控制、洗涤剂禁磷、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混凝除磷
(2)光化学氧化
利用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将其放入注有微囊藻毒素的蒸馏水中,水中的二氧化钛受到紫外光照射后,就会发生破坏毒素的反应,达到清除水中藻毒素的目的
(3)生物降解
栽种一些可以与藻类物质竞争营养物质的绿色植物;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最近发现一种棕鞭藻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有吞噬现象。
(4)物理方法;
气浮,混凝沉淀,吸附,膜过滤。
(5)利用:利用藻类生产禽畜饲料。
2.填埋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有那些?
处置场所要安全可靠,通过天然或人工屏障使固废被有效隔离,使污染物质不会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更不能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处置场所要设有必须的环境保护监测设备,要便于管理和维护。
被处置的固体废物中有害组分含量要尽可能少,体积要尽量小,以方便安全处理,并减少处置成本。
处置方法要尽量简便、经济,既要符合现有的经济水准和环保要求,也要考虑长远的环境效益。
3.填埋场厂址的选择应考虑那些因素?
1、确定填埋场的面积根据垃圾的来源、种类、性质和数量确定场地的规模,要有足够的面积,满足10~20年的服务区垃圾的填埋。
2、运输距离其长短对今后处置系统的整体运行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既不能太远又不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要交通便利。
3、土质与地形条件底层土壤要求有较好的抗渗能力,防止渗出液污染地下水。
场区有覆盖的粘土,以降低运输费用、增加填埋容量。
土质应且易于压实,防渗能力强。
地形:要有较强的泄水能力便于施工操作及各项管理。
天然泄水漏斗及溶沟、溶槽等洼地不宜选作填埋场。
4、气象条件一般应选择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要避开高寒山区选址。
选择背风的地点作填埋场,尽量让风朝着填埋作业的方向吹。
5、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全面掌握填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避免或减少浸出液对该地区地下水源的污染。
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尽量低,距底层填埋物至少有1.5m。
6、环境条件填埋场要尽量避开居民区,要适当远离城市,并尽量选建在城市的下风向。
7、场地的最后利用填埋场封场以后,要求有相当面积的土地能作他用,
4.请简要回答污水处理的技术有哪些,及描述水质好坏的水质参数有哪些?
答:污水处理的技术总共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过滤、气浮等;而化学处理法包括氧化还原、絮凝、中和、萃取、离子交换、膜过滤等;生物处理法包括两大类,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描述废水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性指标:颜色、浊度、温度、嗅味等;化学性指标:pH、COD、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生物性指标包含大肠杆菌、细菌等。
什么是生态平衡?举例说明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失衡(ecological unbalance):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干预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阈值范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
例如:乱砍滥伐森林或毁林开荒,采伐速度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则会使资源衰竭,生态失衡,后果是气候变劣,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