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与社会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 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 (3)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 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
小结:文化的特点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 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 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 ①对汉阳铁厂遗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教育创设了 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特定的文化环境;② 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 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 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011山东文综 ,7)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化素养。 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
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知识水平高不代表文化素养一定高,相反,知识水平低不 3代表文化素养就一定低。 、人们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是
思维拓展:文化与文明 区别: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一指人类 社会的进步状态,二是专指文明行为。 联系:
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
A
精神大餐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 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注意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 后天自发形成。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 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 活、实践和教育。
1、
(一)、文化万花筒
1、时间上: 2、空间上:
普遍性 区域性 3、区域上: 4、形式上: 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生活探究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
文化
果和精神成果。(“文化”与“文明”相近)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 狭义: 程度。
(3)“文化生活”的“文化”,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 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 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文化的特点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这将山开辟成旅游区 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 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 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 特点一: 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 探究:泰安的群山是文化吗?将这些山开辟成旅 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相对于自然 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思考: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1)从内涵上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②文化是精神的。非经济、政治。文化既 本质上 指精神活动,也指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范围上
(2)从外延上: 广义: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 联 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 也就越高。总之,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2010 广东卷 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 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 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具有继承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 ③文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C.①③④ D.②③④
拓展: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和 发展方向——如我国只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2)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内容决定文化内容—— 如游牧经济牲衍生了草原文化,农业经济衍生了农 耕文化。
3)经济和政治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如“好莱坞”大片就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
1、文化现象的特征?
2、什么是文化?
3、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4、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5、文化的力量是什么?
文 化 与 生 感受文化 活 文化对人 影响—— 影响特点
的影响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三者关系、 文化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
文化塑造人 文化与个人成 长的关系 生——
图 腾 崇 拜
化网 络 文 校园文化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化社 区 文
在 都 市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 色--文化区域性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穆斯林文化
斗牛文化 文好 化莱 坞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的形式
音乐、戏剧、杂技、舞蹈、建筑、文学作品、 服装、书籍、影视、雕刻、饮食、风俗等
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 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 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 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理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 ——新“三字经” 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
注:不是天生的 是一脚踢过去?…… 特点二: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
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
历史中。 (2)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 结论:文化及文化的作用都具有双重性 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
(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 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 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 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 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
系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1)文化产品 (静态) (2)文化活动(动态) (3)实 质
特 别 提 示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 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 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1 、不能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 2.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化为物质力量。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1、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对否? 生深刻的影响。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对社会 2、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对吗? 发展起推动作用。文化是一种重要力量,不能说是 3、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唯一力量。
(2011年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 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 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 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
文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 化 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 与 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经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济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 政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开展文化建设的措施 治
文 化 与 经 济 、 政 治 关 系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角度 ②国际角度 ③启发和要求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P11
(2)提高文化竞争力
1)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文化竞争力 2)我国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本
课
小
结
要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定项选〗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指各种精神产品的总称
D.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
形态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 字等意识形态部分
——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