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学《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选学《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选学:小古文《曹冲称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比较大的神童。

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

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课文中知道了。

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

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跟老师读一遍。

读古文要先看仔细,读正确,不能马虎哦!
故事中,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

文中说“曹操得巨象”,一个“巨”字,可以看出大象的身体很庞大,所以“巨象”要重读,一起读读看——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

“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

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曹冲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出场要隆重地介绍——操之幼子名冲
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里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曹冲——在文中都省略了姓,单单提了他们的名——操和冲,这种单提名不提姓的称呼也是古文的习惯。

所以,“操”和“冲”要重读。

同时,表现二人父子关系的“幼子”也要重读。

试试——操之幼子名冲
因为他想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冲果然很聪明!他的办法很独特,很巧妙。

认真读,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到像自己说话一样熟练。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第一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曹冲想到了可以借船来称,这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船”重读。

先把大象赶上船,船自然就会下沉一些,要把船舷处的水位做上标记。

“刻”、“水痕”的朗读要重读。

简单说,就是“象上船,刻水痕”。

大声读——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第二部: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在船舷处做好标记以后,把大象牵下船,再把别的东西放进船里,一直放到水面和所做的标记一样高。

因为只有放进和大象同等重量的东西时,水面才会和标记一样高。

“他物”、“水”、“原痕”重读。

这一步简单说,就是“放他物,及水痕”。

大声读——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第三步: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最后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

大象不能分解,但是可以借助石头、米袋等容易称量的事物。

可见,曹冲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智慧非凡。

这下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

“则象重可知矣”的“矣”是“了”的意思,要读出事情做完后的感叹语气。

这一步简单说,就是“称他物,知象重”。

大声读——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师生配合,师读前面,生读后面:
1.象上船,刻水痕——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放他物,及水痕——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3.称他物,知象重——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完整地读一读古文。

试试根据填空背一背曹冲的办法吧!
曹冲称象
置象于船上,()。

去象,(),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

曹操按照这个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可以做个有趣的作业:如果你是大象,把这篇小古文变成《曹冲称“我”》一定非常有趣,请你试着改编一下吧!
曹冲称“我
作者:大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