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1.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
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自评等级:A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1、主要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把主要专业课程原来分离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估培训、考证辅导几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规划,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减少重复教学、杜绝教学内容遗漏的目的;2 、重点对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优化;着重对教材、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培训环节安排等进行了研究、改革和建设。
3、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组。
将原来集中进行的航海技术 7 项适任评估训练分散到各门对应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既充分利用了实践教学资源,又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理由提高适任评估的通过率。
将 GMDSS 、高级消防、精通艇筏等技能证书训练提前到第二学年进行,满足了国家海事机关新规则的要求。
4、对一些课程进行了系统调整,如将地文航海、天文航海、无线电航海仪器使用、航海数学 4 门课程合并为航海学;将航海力学并入船舶原理;既可以较好地实现专科教育对于基础理论的“够用为度”原则,又解决了一些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不适用问题,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5、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及时地将我系研制的自动操舵仪模拟器、专业英语教学课件、船舶通信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科研、教研项目投入专业教学,并依托项目设备展开了水手证书培训等职业培训。
6、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进行研究,重新拟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7、将各门专业课课后复习及练习内容与适任考试试题库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各门课程的辅助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适任证书考试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提高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最客观的的三方评价指标,我们首先分别对改革方案实施前的 2002 年、2003 年和实施后的 2004 年( 2000 、 2001 、 2002 级三届学生)的适任证书考试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1 、对比教学改革前的两届考试情况,在全国平均通过率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我校航海专业考生适任证书通过率有了很大提高,从改革前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0 个百分点左右提升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2、避碰科目外 (2004 年避碰科目考试全国平均通过率下降了超过 30 个百分点,我校虽下降 3 点但通过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3.6% ,成绩仍然是理想的 ) ,各科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3、作为教学改革重点对象的英语、航海学等薄弱科目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英语科目考试成绩有了大幅提高,这也成为一次通过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因素;4、所有科目的及格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科目的及格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0~30 个百分点,很好地实现了课题目标。
适任证书技能评估也保持了较高通过率,毕业生通过国家海事部门组织的技能及英语测试评估总通过率达98.2% ,实施改革方案后,教师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也有了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查等各教学环节也得到了加强,专业教学质量有了较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适任证书考试及评估通过率的大幅提升,对学生就业也产生了正面影响, 2004 届航海学生就业率达到 100% ,比全省高职高专不足 80% 的平均就业率要高得多。
从2004、2005、2006届学生参加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来看,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7门课一次性通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单科同过率均高出全国30个百分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1、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案设计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顺利实现制图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前提条件是有课时保证。
而更重要的是组织好学习领域的教学进程,即设计学习情境;选择合理的任务载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就是制定课程整体教学方案。
下表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关于制图学习领域的整体教学方案。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适合教学,针对设施和条件不同,教师可以灵活开发。
表中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选择合理的学习任务作载体,将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炼有机结合,打破了以往制图课程内容体系,以教学模型和真实零部件为任务载体,模拟实际测绘工作和建模工作过程,在教学中营造出工作的氛围,成绩也由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成果综合评定。
这也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
学期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多种。
如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表是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下,“由装配体实物和零件图绘制装配图”单元教学设计摘要,主要采用的是任务教学法。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指导法等组织教学。
理论实践并进,“教、学、做”三位一体。
注意结合校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制图现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受到工程实践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加强直观性教学。
合理利用模型、教具、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多采用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以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
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活跃,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学习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在保留“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录相教学、计算机作图、现场测绘指导、现场读图与应用指导等手段。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我校制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任课教师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此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实物与视图之间的关系,帮助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4.积极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生产实际,以实际设备项目引导教学,使学生对其功能了解透彻,结构认识清楚,从而抓住工程内容学习的本质。
加强工学结合教学。
在校内、外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模拟和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和方法,感受企业文化,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以适应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