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发展与建设现状(一)专业设置格局及基本情况1、专业开办情况及规模我校高专药学专业建设始于2000年,首届招生是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已招收12届学生,共招收学生3550人,累计毕业学生2504人,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046人。
2、专业建设状态药学专业自开办之日起到2009年,被列为校重点专业加以建设,2009年12月31日被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并在2010年12月11日被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药学专业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一线岗位,从事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及药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药学人才。
(二)专业建设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1)“2-2-2”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自2000年开办药学专业以来,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发布后,一直采用“2-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2学期为通用知识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第3,4学期为职业核心课和职业方向课学习阶段;前两阶段通过专业平台和方向课程的学习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第5,6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保证了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2)“双证并举”的人才模式:2006年后,在浙江省医药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的指导下,依据医药行业发展需要与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了以工学结合为主导、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并将双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教师队伍建设配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并建立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梯队合理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药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5人,教授2人,副教授9人。
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1名、省151第三层次人才5人,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7%,并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团队。
同时外聘教学兼职教师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教学能力的顶岗实习带教老师64人。
整个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
中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0%以上,是一支富有朝气和进取心的年轻化队伍。
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教改及科研课题24项,公开发表了教研论文8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主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有多部是国家级规划教材。
3. 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药学专业根据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根据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重构,积极构建了适应“专业平台+职业方向”(1+3)的课程体系,即以一个药学专业大平台作为基础,拓展为医院药学方向为基础,药品营销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为辅的三个职业拓展方向”的模式,该课程体系是以职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平台,主要学习和掌握多元化就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开设以医院药学为主的等三个不同职业岗位方向的能力拓展课程。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新开发课程有《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医药电子商务》、《实用临床新剂型》、《实用细贵药材鉴定》等。
同时,重点加强校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药理学)、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
并加强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
4. 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初步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稳定有序、运作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需求。
(1)校内实训基地已经组建了功能相对独立、资源充分共享的四个实训中心:药学服务实训中心、药物制剂实训中心、药物检测实训中心和天然药物实训中心。
实训室所20多个,包括中西药模拟药店、药材标本室等。
整个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3413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26余万,各室所基本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课程能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实训率开出率达99%。
同时,我们正积极筹建虚拟实训中心,希望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突破“工学交替”型实践技能操作的时空局限。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依靠校企合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截止到目前为止,已建有校外实习基地66家,分别涉及行业各领域,遍布全省各地,包括医院、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社会药房等,其中三甲医院占70%。
为更好地落实“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培养特点,并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共建产学基地,包括浙江依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杭州振德医药有限公司等医药生产或经营性校外实习基地。
5. 人才培养质量截止2011年9月已连续12年面向全省和部分省份招收全日制三年制学生,毕业生9届。
近三年来平均就业率在96.37%以上,就业对口率平均为91.92%。
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参加了医药购销员(中级)和药品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双证获取率平均为96.04%,基本实现了双证书培养。
此外,我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或国家计算机等级测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分别96%和75%以上。
毕业生在医院、医药公司、药厂和药店等部门岗位表现良好,受到社会好评。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2-2-2”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证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探索和尝试“3+2”中高职衔接和“订单式”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和高效运行模式。
2.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及其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的人才急需引进和双向培养,特别是要解决专业教师到行业一线参加实践能力锻炼和兼职教师来校授课的教育培训与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要提升专业带头人及后备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从总体上完善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和梯队结构。
3.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根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再构建与完善,课程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精品群,但与行业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尚不全面,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基础的网络教学资源尚需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3.实践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强软硬件建设。
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开拓社区医院、社会药店、医药公司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5.社会服务部分教师具有对外开展药学服务、对外培训和研究服务等能力,但尚未全面形成对外服务能力强大的团队。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一)建设目标医药产业属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浙江是医药大省,近年来,我省提出医药产业振兴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在新医改政策的牵引下,医药产业总值一直位居全国前四位,医药行业一线岗位急需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药学人才,这为我校药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当前,在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和政策的支持下,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特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两年建设,进一步突出“教、学、做、研、训、证、赛”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校企共建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使药学专业成为我省同类专业中居领先地位、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产业支撑型专业,适时开发与药学专业相关的新专业。
2.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本省、面向长三角区域、兼顾西北部省份,培养具有药学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综合发展的,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一线岗位,主要从事药学服务,能够从事药品生产、制剂配制、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及药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胜任力的高技能应用型药学人才。
3.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未来两年,继续面向全省和部分省份招收全日制三年制学生,每届360人左右,报到率平均达到97%左右;试招“3+2”中高职衔接全日制五年制学生,每届60人左右,报到率达到99%。
毕业生2届,平均每届355人左右,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就业对口率稳定在92%左右。
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96%以上的毕业生将同时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在医院、医药企业和药店表现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成为我省医药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二)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适应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专业调研与论证实践,进一步完善“2-2-2”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2”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方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名、后备专业带头人2名;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双师素质强的校内专任专业教师队伍,总数达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 5人、硕士15人,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教坛新秀3名、省151人才6名,省职业鉴定考评员4名,培养硕士导师4名,双师素质比达85%以上;打造一支70余人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省级教学团队达到2个。
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厅局级以上教研课题8个,省自然基金项目2个,国家自然基金1个,二级以上刊物20篇。
3.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和优化适应“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群,其中国家精品(或优质)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校级精品课程2-4门;开发网络视频公开课程1-3门;编写出版省级重点或系列教材6-8本;引进药品生产、药学服务、药品经营与管理仿真实训软件,建成模拟药店信息化自助服务终端系统,自主开发课程教学虚拟动画10余个;初步建成校企共建共享型药学教育资源平台。
4.实践教学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完善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学服务、虚拟教学、模拟药店等实训中心的功能与内涵建设,使基地建设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增加200万、更新或增添药品药材及标本600余种;新建静脉药物配置仿真实训中心;完成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认定工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医院、药厂、医药公司及药店等实训实习场所达到70余家。
5.社会服务形成实力强劲的教学服务团队,能对外开展药学咨询、药物分析测试、技能鉴定培训、行业员工继续教育等多项服务。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一)改革举措1.以突出技能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1)延续并完善“2-2-2”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问题是解决工学交替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