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ppt
活学活用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 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 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 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 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
• • • • • • •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春天夏天秋天 Nhomakorabea冬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竺可桢( 1890—1974 )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他在 气象学、气候学、地 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 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的领域之一。我国现 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 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 作分不开的。
课 后 作 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 几则农谚,说说它 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第一、二段改写: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 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 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 安排农事。
思考:
改文与原文有何不同? 请结合原文具体词句,说说其独特的表 达效果。
揣摩并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 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第三部分(6-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 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 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 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 情况。
小试牛刀: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 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正说明这一点。
课后作业(3选2)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 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 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 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 介绍,好吗?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 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 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回顾举例:
(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 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 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 态万状,惟妙惟肖。” (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 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 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 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 显得格外辉煌。”
区别读音
shuāi cuī 衰草连天─鬓毛衰 qiá o qià o 连翘─翘尾巴
chā chāi chà cī zhǒng zhò ng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播种─耕种 luò là là o guān guà n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道观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