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竺可桢
说 一 教 学 指导思想 二 教 学背景分析
课 三 教学目标的确定
内 容
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与实施 五板书设计 六 教学效果评价
七 教学特色及反思
◆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 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 语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 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 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读书 兴趣,和自主学 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对这些纸 条上的内容进行 重组。
3.思维导图,明确顺序
学生打开书看原文,在通 读全文的基础上来理清本文 的结构。画出思维导图.并且 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展示。
意图
说明顺序.(有现象到本质)。
(1-- 由自然现象引出物候、物候学
我的反思
▶ 1.对教学环节的处理有拖 沓,对时间把控不准。没有 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 2.对学生追问不到到位。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梳理本 文的层次, 发展与提升 学生的逻辑 思维思维能 力。
教课学标强调重“对点作:
品中感人的形象
通过能以说出小自组己合的体作的
验;品味作品中
方式富,有表梳现理力本的语文结 构层言次” 。
教 学 难 点:
通过绘制思维导 图,进一步梳理 作者的写作思路。
1 第一环节:质疑题目,提出问题(设疑自探) 2 第二环节:梳理主体,理清思路(小组合探) 3 第三 环节:思维导图,明确顺序(教师引探) 4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解释现象(运用再探)
1.质疑题目,提出问题
意图
学生提出的问题:1.大自 然的语言是什么?
2.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
3.作者是怎样来写“大自 然的语言”的?
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
4.作者写大自然的语言想 说明什么问题?
2.梳理主体,理清思路
意图
把4——10段的内容, 以每一段一 个纸条的形式发给学生。进行排序 (以序号形式出现),并说明理由。 在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
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 学习方法
1.教材地 1.基础层面 位及内容。 2.内容层面
圈点批注、 小组合作探 究、画思维 导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积累
通过对语段顺 序的排列,理 清本文的说明 顺序,引导学 生有条理地说 明事理。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画思维导 图,体会作者 写作时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提问,形成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说明内 容、说明顺序。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筛选信息。再读课文主体,排列顺序,明 确说明顺序。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对课文 的整体梳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 思维训练。
1 教学特色
1.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确定教学目标。 2.用疑探式教学,以任务驱动形式围绕重点展开。 3.利用思维导图形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3)
(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11--12) 研究物候学重要意义
在3月中旬左右开 花,北部山区喇叭沟门要到4月上旬开花, 请你用本文学到的知识进行说明。 2.你所知道的古诗中哪些涉及到了物候?
意图
理解课文的内容。对现象形成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