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行为发育

儿童行为发育

8
如饮食和体重控制、体育锻炼、应急管理、 吸烟行为等已公认是防控慢性疾病的正当 手段;儿童肥胖症是引起成人后代谢综合 征的主要原因已成公认,肥胖儿童血压和 心律长期过高,则可导致心脏器质性功能 失调,甚至功能紊乱和疾病。但儿童肥胖 症的治疗并非通过减肥药达到目的,而是 通过纠正不正确的进食行为、运动行为等 行为方法来干预的。如果“相互作用”和 “变异性”的概念其中之一被忽视,即可 能发生疾病。
儿童行为发育
1

人类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 发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随着生 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躯 体医学向整体医学发展,疾病的诊治向疾病的预 防为主的观念倾斜,行为医学也在形成和发展。 儿童发育和行为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儿童 乃至人类的健康、疾病防治增加了新的途径,而 且从儿童个体和卫生保健结构两个层面的行为干 预,也促进了人类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 又补充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 和完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发育和行为儿科 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发育疾病和行为疾 病的病因与诊断、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疾病的预 防与健康促进三个方面。
13
• 但是20年后的今天,儿童的行为心理保健 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表现在行为问题的儿 童非常希望能得到医生帮助的越来越多, 家长和群众对儿童发育和行为知识的需求 史无前例的高涨;儿科医生、保健医生遇 到行为问题束手无测,大儿科及其他科室 要求邀请发育行为儿科会诊的患儿不断增 多,基层儿科、儿童保健转诊病儿日渐增 多;幼教、教师希望得到一些行为技巧来 帮助小学生的越来越多;(报刊、电视、 电台)也将儿童的发育和行为知识作为热 门话题。
12
• 从1985年前后上海新华医院郭迪教授在国 内率先开展发育行为儿科,1987年西安医 科大学附属二院成立了“发育及行为儿科 学研究室”,开创了我国内地发育及行为 儿科学专业(香港的发育行为儿科开始于 1978年)。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发育及行 为儿科学中心,教研室,儿童保健科,儿 童心理科。目前,已遍及我国各大中型城 市。开始阶段,发育行为儿科的研究和门 诊医疗工作使许多人不理解,不认可,患 儿就诊也廖廖无几。
11
2 发育和行为儿科发展趋势 •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 生活方式的改变、学习压力大大增加、高 危出生儿存活率上升、社会不健康媒体的 宣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际关系的改 变、儿童疾病谱发生改变,儿童的发育和 行为问题日趋增多,促使儿科界和儿童保 健人士已越来越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同时也使该学科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并 促进了其发展。
医学创建开始,人们对行为医学的 认识是“把健康、疾病相关的行为科 学知识技术和生物医学知识技术整合 起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 预防的一门边缘性学科”。随着对健 康与疾病问题的深入认识,行为因素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因而,人们对行为医学的认识已从“一门 边缘性学科”转变为“一门跨学科性学 科”。该认识的转变意义在于促进了人们 的思想改变,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众多, 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需多个学科的通力 合作,行为医学在概念和技术上拓展了其 在科研和临床干预的研究范围,目前已越 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
10
婴幼儿减少鲜羊奶的摄入降低维生素B12的 患病率;儿童通过便后饭前洗手切断了环 境铅的手-口摄入途径和减少了肠道寄生虫 病的发生率;高危儿在脑发育敏感期内通 过训练干预可以达到康复目的等等,这些 非生物治疗有力的促进了儿童的健康。儿 童处在不断的体格和行为发育过程之中, 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 要。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体 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医学专家们对于医学 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在生物 -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虽然重视了心理和社 会因素,并且以被广泛认同与达成共识, 但仍感觉不完整,还忽视了行为因素。只 有加上行为因素,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疾 病防治体系。因为心理不能等同于行为。 因此,一些行为专家认为,现代医学模式 的转变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行 为-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在此方面,我国 的成人行为医学走在儿童行为医学的前面。
7
(3. “相互作用”和“变异性” “相互 作用”和“变异性”的概念是行为医学模 式最独特的特征。所谓相互作用系指不同 学科、不同分析水平和不同变量间联合效 应的相互作用,这种联合效应远大于或不 同于各变量的单一作用之和。变异性系指 系列环境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随着 人们的不断努力,已经证实,许多非传统 方法对于愈来愈多的慢性疾病防治具有重 要的潜在探索价值。
2
第一节
发育、行为儿科学的现状 内涵及发展趋势
3
1
对行为发育医学的新认识
(1. 现代医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医学模式已经由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这是顺应社会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系 变化的结果。上个世纪末,现代医学模式 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已经提上到“只靠生 物疗法是不够的,需协同心理-社会两个发 面”。
9
• 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将“生活方式”应用于全国性 卫生保健计划,如何改进人类的某些不良行为和 提高应对生活应急的能力,增进健康已经备受关 注。一些群体研究提供了人类行为与健康问题关 系的流行病学有力证据,证实吸烟,饮食、体育 锻炼、肥胖和血压调控是保持心脏功能良好和长 寿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改变儿童不良的生活方 式减少发病率、促进健康的范例已不少,如通过 宣传科普知识,改变烹饪方法,饭菜中不使用食 用碱,可使食物中维生素B2的破坏减少,降低人 群中核黄素缺乏症的患病率;
14
• 同时,这些年来,发育和行为儿科学的人才迅 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一些院校成立了发育行为 研究室,不少省、市妇保院的儿童保健业开展 了此项业务,这些反过来也促使这门学科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发育和行为儿 科学已成为儿童保健人员和儿科医生必须掌握 的知识。在开展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医、教、研 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对促 进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一门学科,一定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 发展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