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发育行为常见疾病

儿童发育行为常见疾病

儿童发育行为常见疾病认识及处理方法
一、咬指甲:
1、病因:情绪不安,焦虑,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2、处理:寻找困扰儿童情绪不安,焦虑的原因,消除缓解压力可减轻或消除这种行为。

二、屏气发作:
1、病因:父母焦虑,过度呵护和关注儿童等,可强化屏气发作行为;
2、症状:儿童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的呼吸暂停现象,严重可短暂意识丧失及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

约1分钟左右。

发作后肌肉放松,呼吸恢复,大部分儿童发作后神志恢复或短暂发呆,部分儿童立即入睡。

3、临床经验:婴儿期多见,3-4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减少,6岁后少见。

4、处理:将患儿躺平,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入喉及颅部损伤。

三、习惯性摩擦综合征:
1、病因:不清,但要排除会阴部刺激引起的瘙痒等;
2、处理:嘱家长不要责骂或处罚,排除诱因及时治疗;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病因:不清;可与多种生物因素(遗传、轻度脑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父母
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等;
2、症状:注意力缺陷、小动作过多、冲动。

诊断:2-13岁之间,低于2岁超过13岁尽量不诊断;
根据病史及特殊行为的观察及评定诊断;
常用量表:Conner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Vanderbilt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SNAP;
3、分型:a、注意缺陷型b、多动/冲动型c、混合型。

4、共病: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等。

5、治疗:提倡医院-家庭-学校结合,慢病管理,随访治疗;
行为治疗:做错事给予处罚,做对事给予奖励;
药物治疗:哌甲酯(增加脑内DA及NA含量)有效改善ADHD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多动行为。

五、孤独症谱系障碍:
1、病因:不清;多种因素可导致;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障碍,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因素下发生的疾病;
2、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

3、诊断:常用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S克氏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DO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等。

4、感统失调表现:a、身体运动协调障碍b、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c、前庭平衡功能障碍d、听觉语言障碍e、触觉防御障碍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抗拒起床、睡眠时间尖叫、夜起、坚持和父母睡等。

功能退化:语言、手势沟通、社交技巧(眼神交流、对赞赏的回应)功能退化等。

六、学习障碍:
症状及分型:阅读障碍、书写表达障碍、数学功能障碍。

处理:特殊教育。

七、抽动障碍:
1、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非节律的单一的或多部肌肉抽动或(和)发生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2.分型:a、暂时性抽动障碍:18岁之前,有单个/多个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抽动症状一月内多次出现,但不超过一年。

排除其他疾病导致。

b、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18岁之前,以运动抽动/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但两者不共存,一天多次出现,持续一年以上。

C、Tourelle综合征:最严重,2-15岁,运动、发声共存,功能、生活受损,一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一年缓解不超过2月,常程慢性发展。

3、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硫必利、可乐定、非典型精神药物。

心理治疗
其他治疗:忌情绪波动及人工色素、食品添加剂、含“咖啡因”饮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