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42016Apr.
●中华蜜蜂
传统桶养中蜂人工分蜂初探
李龙标
(中国电信兰溪分公司,浙江兰溪321110)
百花盛开的春天,蜜粉源充裕,为中蜂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蜂群随之日益增长,子丰蜜足。
江南一般3月中旬中蜂进入分蜂期,蜂农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季节。
然而中蜂传统的桶养饲养模式,无法查找蜂王,更不用说将蜂王囚禁管控。
因此,对于分蜂,蜂农既高兴分蜂能扩群,又担心没见着蜂群分出而随之丢失。
为此,笔者对传统桶养中蜂的人工分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蜂友们分享。
1传统桶养现有的分蜂模式
现有桶养中蜂分蜂,在笔者生活的浙江中西部地区,多维持传统模式:任由蜂群自然分蜂,蜂群发生分蜂后,有人提着收蜂笼追赶时而向东时而向西飞舞的蜂群;有人用泼水、撒沙等方式干扰漫天飞舞的蜂群,迫使其就近结团。
待分出的蜂群停歇后,用收蜂笼将其收捕,轻轻提回,将新蜂群放在拟放置的石(木)板上,上方用黑、蓝等深色布遮盖,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竹片、小石块等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从原桶中割出1张巢脾,放入新蜂桶,再将收蜂笼内的分出蜂或倒入桶中,或将收蜂笼反转,蜂桶靠放其上,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徐徐向上进入蜂桶,完毕后放在新址。
2人工分蜂准备工作
收蜂笼,为了加快蜂群入笼停留,可对收蜂笼雾状喷吹少许蜂蜜。
蜂桶,有旧蜂蜡迹最佳。
对旧蜂桶加热,即可起到消毒作用,又会增添香甜蜡味。
新制木桶,有条件的可涂抹旧蜂蜡后再加热,同样能添香甜蜡味,为蜜蜂的入住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捆扎好的艾叶、香草,用于燃制熏烟。
割脾刀具,置放巢脾的盆、板等。
3强行分蜂
3.1时间
选“分蜂热”严重,有封盖王台出现的蜂群,王台颜色变深,封盖已有3d以上的,王蛹相对较老,最不容易受到伤害。
尽可能选择临近傍晚时人工分蜂,通过夜晚的歇息,降低新分群反应,稳定蜂群情绪。
3.2赶蜂
先将欲分蜂的蜂桶倒立,放在2张板凳之间,蜜脾在下,子脾在上。
上放收蜂笼,将捆扎备用的艾叶、香草点燃,使烟向桶内喷熏,轻轻地连续敲击木桶外侧赶蜂。
因蜜蜂有向上爬往黑处的习性,蜂群会往上方的收蜂笼内集结。
连续敲击10min左右后,稍停3~5min。
片刻的静止后,工蜂回脾护子,仍留置在收蜂笼的大多是休闲蜂。
查看收蜂笼中的蜂量,估计达到0.50~0.75kg即可,不足的可再敲击木桶,再赶些蜂进收蜂笼。
一般来说,赶蜂后又稍作停留的,蜂王回木桶的可能性大,即老王在原桶蜂群中,而敲击后不停歇直接提走收蜂笼的,蜂王在收蜂笼的可能性大。
当然,如果有经验能在收蜂笼中查找到蜂王最好。
将收蜂笼用深色布笼罩,确保蜂群安静,放在新址。
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小石块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3.3割脾
将原桶巢脾一分为二。
一般原先木桶中会有6~7张巢脾,割出其中一侧的3脾,下手要狠,割至竹签或木档,以确保割出的巢脾有蜜有粉,有卵虫封盖子,保护好封盖王台不被损伤。
3.4整脾
将割出的巢脾放入新桶,靠桶一侧摆放,小的脾必须紧靠桶壁。
割一脾放一脾,保持在原桶中的排列顺序,各蜂路间基本上控制1cm左右。
蜂桶上方用原先习惯用的棕丝等盖住扎紧后,加盖深色遮挡物。
3.5回蜂
将收蜂笼轻轻反转,笼口向上,将整脾后的蜂桶大口向下与收蜂笼对接,露出缝隙区用柔软棉布或旧衣裤填塞。
尔后,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缓缓向上进入蜂桶。
3.6放置
蜂群进入新蜂桶后,可放在原址,也可放在新址。
能基本确定蜂王所在群的,老王群放新址。
如果感觉分出蜂量偏少的,选择新桶放在原址;如果感觉蜂量很足的,选择新桶放新址,巢门用青草遮掩。
笔者习惯分出新群放原址,老蜂桶移往新址。
收稿日期:2016-01-13 36
JOURNAL OF BEE (Monthly
)蜜蜂杂志(月刊)2016年第4期收捕大树上蜂团的用具
周传胜
(湖南省临湘市羊楼司镇三港村,湖南临湘414307)中蜂群在分蜂的季节里,收捕在大树树杈的蜂团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多数蜂友会望“团”兴叹。
我选用长4m 多特别直的小圆杉条做长木杆,因小杉条直,干燥后重量特别轻,且结实耐用。
用小号10mm 、长124cm 做两头留16cm 的把直径29cm 的圆形,把16cm 两头焊上2个8mm 螺帽,用2个配套螺杆固定在杉条的末端,缝制1个加密长80cm 左右的尼龙吊袋。
如大树太高,可以把木把加长,用直径与木把相同的圆铁管长30cm 左右作连接点,但圆铁管靠近两头的地方要钻2个眼,穿上临时固定加长1.8m 左右的木棒,共长6m 多。
收捕蜂团时,将用
具套住蜂团并用力向胸前一带,蜂团立刻会掉进尼龙袋底,因重心在下,将尼龙吊袋抖一下,好让蜂团全部在袋底,再将未收尽的蜂第二次收捕干净,迅速将尼龙吊袋反绞两下,蜜蜂就在袋中飞不出来了,然后拿下来倒进准备好的蜂箱里,盖好盖。
可以说收捕大树上的蜂团就得心应手
了。
蜂友们不妨做一个试一试,效果真的好。
如图2。
收稿日期:2015-12-11,修订日期:2015-12-21
图2收捕大树上蜂团的用具
m
4后续处理
移往新址的蜂群,外出采集蜜粉的工蜂会返回放在原址蜂桶,新旧桶中的蜂量与人工分蜂时发生变化。
如果在新址的蜂群有老蜂王,则休闲蜂随王留在新址的就多,新址群蜂量减少不大;如果在新址的是无王群,则返回蜂多,新址蜂群蜂量减少就明显。
因此,人工分蜂一二天后,需及时查看新址群蜂量多少,并作适当调整。
调整方法是:根据原址返回蜂多的特点,将新旧址蜂群位置对调,使蜂量少的一方得到增加,使新旧二群蜂量趋向平衡。
5效果分析
人工分蜂后,老(桶)群虽有不断出房的新蜂,蜂量日渐增多,但由于人工分蜂时赶出了一大部分休闲蜂,割出了一半的子脾(大多是封盖子脾)且被抽走,大大减少近日将出房的休闲蜂(闹分蜂的主要力量)。
同时,割脾后留出了空间,工蜂又可造脾供蜂王产卵,增加了工作量。
“分蜂热”因此得到解除,短时间内不会出现。
新址蜂群,若有老蜂王在,则通过人工分蜂,工蜂生活状况得到改变,造脾、采集积极,老王再现产卵高潮;如果无王,则成熟王台不久就会新王出房,尔后婚飞、交尾、产卵……新群发展复壮。
人工分蜂,可有计划地对蜂群进行分蜂扩群,是对传统桶养只能自然分蜂的突破,它不再需要蜂农在分蜂季节或在蜂场等候或托人照看,不用在分蜂发生时跑东跑西去追蜂群,时间上更自由,操作起来更灵活。
同时,将原蜂巢割脾时“一分为二”的狠手,基本上使传统桶养不发生二次分蜂,相对维持了蜂群强势,为后期提高蜂蜜产量打下基础。
(见图1、图2)
从笔者2014、2015年二年的实践效果看,传统桶养也能实现人工分蜂。
!!!!!!!!!!!!!!!!!!!!!!!!!!!!!!!!!!!!!!!!!!!!!!!!
图1
未割脾前的桶中巢脾,左一封2d ,右二封4d
图2“一分为二”
的狠手法,原桶中只留下了一半巢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