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

溶解度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2溶
解度/g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2
B.t 2
C.
D.
7.(8、20 10g 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将10 ℃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10.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 、b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
B .分别将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 .要从含有少量a 的b 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 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在t 2℃时,用a 、b 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11.右图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代表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t 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B >
C >A B .t 2℃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 .t 3℃时,在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 ,只有b 能形成饱和溶液
D .从混有少量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 ,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2.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 的溶解度
B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3.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至t 1℃,a 有晶体析出,b 无晶体析出
D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15.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 ,分别加人100g 水中,
A .上述混合物在
B .在
C .温度高于D
28.(6分)根据图
(1)甲、乙溶液中的溶剂是 。

(2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3)图2中a 、b 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表示的是
物质(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4)右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t 2℃时所得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若将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
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
D.干冰E.氢氧化钠F.氧化钙
28.(4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g乙,溶液刚
好饱和。

(2)t2
(3)t1℃时,
(4)
22
A
B.在t1
C
D.t2℃时将
(3)右图为a、b
①在t3℃时,
②在
27.(6
(1
(2
(3)30
(4
(5
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干冰B.氢氧化钠固体C.生石灰D.硝酸铵
45.(6分)图1所示为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2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
(2)溶
(3的是
的是 (填字
29.(1(2(3)取KNO 3、NaCl 两种固体各36 g 分别放入20℃时的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 中溶解的物质_______。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如图2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可观察
图1
到的现象是___▲____。

27.(6分)请运用溶液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

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

(2
A.钾肥
(3)该图中a、b
A
(4)室温下,
(2
回答问题。

①20
②图中A
(3)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
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
50℃时84g,60℃时90g。

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

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③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④50
27.(5
(1)在A、B
20℃时,
(2)若要使A
(3)若温度在
晶体多。

(4)20℃时,对A
① 升温到40℃

28.(共
(1)20℃时,分别向盛有100 g水的四个烧杯中加入34.0 g上述四种物质,充分溶解后,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填化学式)。

图乙
(2)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甲图烧杯A 中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乙图是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曲线,a 、 b 分别表示硝酸钾的两种状态。

下列做法能实现a 转化为b 的是 (填字母)。

A .向烧杯
B 中加一定量的浓硫酸 B .向烧杯A 中加一定量的水
C .向烧杯B E .向烧杯B 29.(7
(1)图甲是X 、Y 高而_____(2)若将t 2℃时X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至少写2种方法);
若将t 1℃时340 g 20% X 溶液浓缩成40 %的溶液,应蒸发__________g 水。

(3)如图乙所示,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 ,若Z 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
可能是__________;将烧杯中Z 的饱和溶液换为Y 的饱和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若观察到Y 的饱和溶液中同样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物质A
可能是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