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纵观当代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共十几年的苦熬;从择校到各类辅导班、特长班、奥赛班等名目繁多的期盼,不能不说国人很重视,但终究效果如何?在此不说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畸形现象;不谈现今教育模式与社会的要求是否一致;不讲高校学生就业的艰辛。
因为教育是一项很复杂、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周期性长、环节繁琐等,所以不敢妄自菲薄。
而仅从应试教育这一标准出发,浅析化学教学的课堂实施到最终化学科教学大纲目标的能否实现,给所有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同行以启示,达到一斑窥豹的作用。
据近年陕西省高考统计年报相关数据,高考理工类化学科与英语科平均得分情况如下表:结果显示未免太惨吧!化学比英语还难学?考试成绩在25分以下(百分制)的同学,其课堂上基本等于没学,而我们高考平均成绩53分,低于25分的同学恐怕有五分之一。
笔者曾在所授课的普通班(中考成绩380—450分之间)做过调查,结果:【1】初三毕业的同学不知道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甚至元素符号的写法;【2】即将升入高二的同学不记得氨气的催化氧化、原电池正负极与电子流向的关系;【3】高三同学点不出烃的衍生物有哪些、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以上现象绝非少数,在普通班的教学过程中能占到三分之一到一半。
这或许解释了我们高考化学科成绩“惨”的原因,但更说明在化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无效教学!我们花了四年时间,每周安排3—6节课,按《大纲》要求授课,都交待到了,也有部分同学确实掌握了教学内容。
可仍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同学接收的很糟糕,至少说明我们的教学很低效,还有相当部分的不合格产品在夜以继日地走向社会,其危害不言而喻。
怎么办?这不是简单地说教、粗暴地强压、繁重的作业、劳顿地补课所能弥补。
解铃还须系铃人,课堂上的事还应从课堂中解决。
只要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又有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那么以上的“惨”状就会大量的减少甚至消失。
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据本人十几年的化学科教学体会,谈八条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直观、可行有些教师讲完一堂课、自己都不知道该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内容。
讲到哪儿下课了就停在哪儿,下节课来了居然问学生上节课咱们讲哪儿了。
讲深讲浅把握不住、乱拓展,好像显得自己厉害,学生越听不懂说明老师越厉害。
东拉西扯、故弄玄虚,把简单的讲复杂,把明白的讲糊涂。
其实每节化学课,其核心教学目标很有限,不过几个性质或几个化学方程式或几个定义或一个公式,归纳出来一般也就50—80字左右。
所以①在教学中我们应直观地给出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课堂前3分钟自己先理一下我们的目标、下课后再反思一次,我们的目标实现与否。
或者正式授课前告诉学生我们的目标,下课前引导大家再理一次。
②目标要可行、合适。
对于不同“档次”的班级应给予分层次目标,甚至同一个班级,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该有不同的目标,绝不能一刀切。
目标定的高了,学生难以实现;定的低了,学生又“吃不饱”。
我们教师不要怕麻烦,甚至认为就这么点事儿、谁不知道、谁把握不了。
只要最后学生没有掌握、没有实现目标,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没尽到。
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和指导思想。
目标错了,整个方向就会出问题。
二、教学思路:条理、清晰教学思路是教师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路线,对于一个化学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条理、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切忌讲成“散文”、漫无边际。
另外思路应清晰、能与学生形成共鸣,哪怕底子再薄的学生也能跟得上。
讲完本课教学内容后擦掉板书,可以尝试让学生复述本节教学内容,一般找后排的基础最弱的同学进行提问。
既可检验我们的教学思路又可督促学生理解掌握。
三、语言精炼:通俗、易懂好多学生在某门功课成绩不错、往往是因为该科教师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不外乎他的语言有特色、声音有磁性、授课有吸引力。
即:这名教师嘴皮子功夫不一般。
教学是门艺术、语言也是门艺术。
对于教师这个行当语言表达尤为重要:话不在多而在精,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把深奥的原理讲通俗、把枯燥的内容说幽默。
不管是打比喻、举例子、讲故事总之是“不择手段”让大家弄懂。
当然,语言也是天赋,有些教师的语言总是干涩、枯燥,教了好多年,没啥长进。
在此我有两个办法:①讲故事。
每天练习自己给自己讲一个小故事、什么时候练到能给朋友、同事讲并受大家欢迎就合格了。
一个连故事也讲得没人愿意听的人谁愿意听他讲课。
②含报纸。
每天朗读报纸二十分钟,把嘴皮子的肌肉练协调。
报纸也读不顺能把书本读明白?当然,这不是叫大家照本宣科。
上述建议,每天不过半小时,不妨坚持三个月,你嘴皮子功夫的进步连自己都会惊叹。
四、当堂检测:查漏、补缺课堂教学切忌满堂灌,只讲不练。
特别对于化学,讲课最多占三分之二时间,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当堂进行练习、巩固。
该项措施的重心是:【1】习题要有针对性、有层次。
为此,教师课前要针对本节授课内容准备若干层次的配套习题;【2】课堂练习督促及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
只要授课中坚持强化督促一个月,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习惯,并经常管理、检查。
是可以在全班实现“全民参与”的。
正所谓:光说不练等于扯淡。
以上措施真正落实了,才可以当堂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查漏补缺,才能维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作业分层:讲啥练啥据本人调查,目前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师生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中存在:内容整齐划一、针对性不强;效果敷衍应付、不会就抄。
师生均当成是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项目,完成任务呢。
达不到作业这项环节的效果和目标。
学生应付要找原因。
班级、学生都有差异性,当我们的教学分层次时,其作业布置也应分层次。
只有选择适宜学生基础、能力、层次的题目,讲啥练啥,才能发挥作业的效果。
为保质保量地由学生亲自完成,教师可尝试在自习上固定时间监督学生统一完成,然后上交、批改。
这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可有力地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
评价过去、指导今后。
同时,对于一些阶段测试,虽不能分层命制,但要做到讲啥考啥,切忌命题时“考住学生”的思想作怪,怕学生得分。
注意保护学生内心的那点宝贵的自尊、自信,防止难题“打击”过度。
六、基础知识,强化记忆笔者做过实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一中共有65个化学方程式,随机在普通班找十名同学抽查十个化学方程式,能正确完成的不到百分之四十。
惊叹之余,这是事实。
“知道吗?”“听说过。
”“咋错的?”“没注意。
”若就停留于此,高考成绩的“惨”也就正常了。
书中的化学方程式有用否?这是基础知识、必须牢记,无异于建房之砖瓦、鸿著之文字。
当然先记时可能难受,但掌握上一部分入了化学这个门,后面就快了。
很少有学生学化学开始成绩不错,后来成绩下滑的。
大多数成绩弱的,就是在于其连门都没入。
另外,这一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并不多,紧贴《大纲》的化学方程式、定义、公式、原理归纳汇总也就8开纸单面3至4页。
教师分解至每学期的任务也就8开纸1页。
这些内容硬性要求学生会背、会默写,所有同学一视同仁。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政治”问题,必须强化!实施时,前三分之一学期的时间放开自己记忆,后每周每生抽查部分内容默写(每次每班两批,每批二十分钟,教师上面念,学生下面写。
后,科代表协助批改)人人过关。
对有错误的给予批评甚至惩罚(文明式)一直持续到期末。
一般连考六至七周后学生(包括最后进的)基本都能掌握。
对于中、后进的学生也想上进、也想成绩骄人,只是【1】底子薄;【2】毅力差;【3】习惯不好。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强化他们,培养他们。
凡使其痛苦的,必使其强大。
适当地强化既必要也必需。
七、师生沟通:情感和谐重其师、信其道。
学生尊重、信任老师,才会主动地配合教师,积极接收其教学内容、信仰其做人原则。
为达到重其师,就要求教师善于和学生沟通。
平时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闲暇时的聊天、叫的起学生的名字、参与他们的游戏等,都有助于沟通,进而建立起情感,甚至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师的朋友乃至“粉丝”。
有了这样的学生,你教的他还能不听?八、做人、学习相互促进通过上述有效教学环节的推行,学生在其行为习惯、接收能力、知识层次、人文素养上均会有所转变。
若教师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地再升华一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变化,以教师为榜样去模仿要求自己。
学生的做人标准将会有大的提升,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学习,习惯好了、毅力强了、成绩想不高都难。
当然,这是最高境界,不要求人人如此,但应从这个方向发展。
以上是笔者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会、感受。
我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只要我们做足课前准备、改善方法、技能,加强责任心,适当感情投入并身先士卒就一定可以落实我们的有效教学。
只要我们在履行每个环节的过程中多一个心思、多一点认真、多一些责任、多一份关爱、多一次投入,我们的工作效果将事半功倍。
最后,希望我们的同行能从中有点感悟,经常能想到那个“惨”,而有意识地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效”。
参考文献:1.《2009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计年报》.2.《2010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计年报》.3.《高中化学必修一》,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