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船舶常识
第一章 船舶常识
32
14000 吨多用途集装箱船 9 )多用途船
多用途船既可单独用于载运普通件杂货、重大件货、袋装 货或散装货,又可载运集装箱或其它特种干货能力的船舶。 特点: (1)货舱经特别设计, 能满足载运多种货物 的需求; (2)货舱口一般较宽大, 有的船舶设有二层甲 板结构; (3)具有起重设备(以起 件杂货多用途重吊船 重机为主)。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1
矿砂船货舱横剖面及实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2
4)兼用船
是既可装载油类又可装载散装干货,但不同时装载的船舶,船型肥大,方 形系数Cb 一般大于0.8。主要有两种类型: (1)矿砂/石油两用船,又称O/O船: 特点:由两道纵舱壁将整 个装货区域分隔成中间舱 (约占整个货舱舱容的40% ~50%)和左右两侧边舱, 双层底设于中间舱下部且 没有矿砂船那样高。船的 全部或大部分中间舱用于 装载矿货,边舱和部分中 间舱装载货油。即单运矿 砂时装在中间舱;运油时 则载于两侧边舱和部分中 间舱。 货舱横剖面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4
5)杂货船
杂货船即普通货船,主要用于装载一般干货,如成包、箱、 捆、桶的件杂货。 特点:多层(2~3层)甲板结构,舱口尺寸较大以便于装卸, 并配有吊杆或起重机。在抗沉性方面,一般设计成“一舱不 沉制”。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5
6)滚装船
是装载车辆或装载固放在车辆上的集装箱或托盘货物的专用船舶。将 传统的船舶垂直上下装卸改成水平方向滚动方式装卸,故又称作“带 轮”作业。 特点: (1)尾部或舷侧或首部设有供车辆上下的跳板(其中尾跳板有尾直和尾 斜跳板两种)。 (2)跳板的外侧船壳处设尾门或舷门或首门,并在其内侧布置内门。 (3)首跳板处必须设置首门与内门,尾跳板与舷侧跳板处有时仅设内门。 首门有罩壳式和边绞链式两种形式,且位于干舷甲板之上。 (4)舱内设有活动斜坡道或升降平台,车辆通过它作上下层间的移动。 (5)跳板工作坡度不大于8˚,通常为4°~5°,船舶横倾小于4˚ 时, 跳板对码头的负荷一般不超过2~3t/m2。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33
多用途船
杂货/特种重大件货/集装箱船
2015-3-11
杂货/袋装货/散装货船
第一章 船舶常识
杂货/重大件货/集装箱船 34
多用途船船舶组成: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35
10)液货船
液货船是指用 于运输散装易 燃液体货物的 货船。有油船、 液体化学品船 等。 (1)油船:是指 载运石油及石 油产品的船舶, 有原油油船、 成品油油船及 原油与成品油 兼用船等几种。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 原油油船
36
①特点
老式油船为单甲板、单层底结构,新建中型以上油船均采用双层底 及双层船壳结构; 无起货设备和大舱口,仅有圆形或椭圆形小舱口,用油泵、管路及 各种控制阀配合完成装卸油作业; 一般采用纵骨架式结构; 纵向水密舱壁把油舱划分为并列的两列或三列油舱; L/B较小、B/d及方形系数Cb较大,属肥胖型船,干舷亦小; 机舱布置在船尾,为尾机型船; 油舱的前后两端设置隔离空舱或用泵舱、压载舱等代替; 设置多道横舱壁和大型肋骨框架,用以增加横向强度和适装不同品 种的油类; 设有专用压载舱或清洁压载舱,并设有污油水舱。
——船舶结构与设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船舶常识 船体结构 船舶管系 锚设设备 系泊设备 舵设备 第七章 起重设备 第八章货舱舱盖及压载舱 第九章 系固设备 第十章 水密装置与堵漏 第十一章 船舶修理概述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第一节 船舶种类与基本特点 第二节 船舶的基本组成与标志 第三节 船舶尺度与主尺度比
第一章 船舶常识
6
2)客船
多为定期定线航行、具有多层甲板的高大上层建筑、抗沉 性好、船速较高、并设有减摇装置,安全设备与生活设施 齐全。 按载客性质的不同,客船有以下几种: (1)全客船 (2)客/货船 (3)货/客船 (4)客/滚船(旅客滚装货兼运船):指具有滚装装货处所或 特种处所的客船。其结构特点与滚装船类似。 客船如下图所示: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6
6)滚装船
(6)上甲板平整无舷弧和梁拱,无起重设备。 (7)上层建筑高大,具有多层甲板和双层底结构,有的同 时在下甲板以下设置左右边舱(双层船壳结构)。 (8)强力甲板和船底一般采用纵骨架式结构。为弥补因横 舱壁的道数不够,通常在舱内设置局部横舱壁或强肋骨 和强横梁,以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 (9)舱内支柱极少,甲板为纵通甲板,抗沉性相对较差, 舱容利用率较低,造价也较高。 (10)装卸效率高,船速快,对码头要求不高,主要用于 短途运输。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3
(3) 双体船
指具有两个片体的船舶。有穿浪双体船和双体气 垫船。 穿浪双体船:具有大宽长比、小水线面面积,具 有优良的耐波性能。在两个片体连接结构的下方 近船首中线面处,有一个能减小纵摇的锲形结构, 简称穿浪船。 双体气垫船:为气垫船的一种。
2015-3-11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7
(1)全客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8
(2)客/货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9
(3)货/客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0
(4)客/滚船(旅客滚装货兼运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1
3)短途高速客船
主要特点:吨位小、主机马力大、航速快 用途:沿海、海峡、江河湖泊等。 种类主要包括: (1) 水翼船:是一种装有水翼的船。当高速航行时,船体 能被水翼产生的 水动升力支承在 水面以上。最终 实现用空气阻力 代替船体所受的 水阻力,进而显 著提高船速,可 达45kn以上,最 快70~80kn。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5
船舶
二、船舶的基本特点 (一) 运输船
1、客船
规定:凡载客超过12人者均应视为客船。
1)游船(轮)
设计美观、吨位较大、主船体以上甲板层数多、航速较 快、生活设施豪华、船舶的抗沉性能好、通信导航设备 先进。 主要用于休闲、旅游,一般为非定期定线航行。
2015-3-11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7
滚装船及尾跳板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8
滚装船首门、内门、跳板与侧门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9
滚装船舱内升降甲板、斜坡道与 船舶常识
30
7)木材船
专用于装运各种木材。由于木材的比重小,体积大, 有一部分要装在甲板上。 特点: (1)货舱长而大,舱口大; (2)舱内无支柱等障碍物; (3)甲板强度要求高,舷墙也较高; (4)甲板的两舷舷侧设有立柱或立柱底脚; (5)起货机均安装于桅楼平台上; (6)其干舷比一般货船低。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3
(2)矿砂/散货/石油三用船(又称OBO船):
特点:①货舱横剖面形状与散货船类似成棱形,但一般为双 层船壳并具有双层底舱和上、下边舱; ②中间舱(约占整 个货舱舱容的 70%~75%)的全 部或大部分用来 装载散货或矿石, 两侧边舱、上边 舱和部分中间舱 用来装载货油, 下边舱为压载舱。 货舱横剖面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
第一节 船舶种类与基本特点
水上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总量中占有着绝 对的比重,具有其它任何运输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 要作用,作为水上运输工具的船舶也正是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一、船舶种类
船舶的类型颇多,为合理组织船舶运输,通常均以船舶的主要 技术营运特征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1、按用途分类:重点介绍。 2、按行驶方式(有无动力)分类:自航船(机动船)和非自 航船(非机动船,无动力,需依靠他船或风帆、桨行驶)。 3、按船体材料分类:有钢质船、木质、铝合金、玻璃钢、水 泥和塑料船等,其中钢质船是主流船。 4、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内燃机、汽轮机、蒸汽机、电动和 核动力等,其中内燃机船是主流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2
(2) 气垫船 是利用一种专用风机或冲翼将空气压缩在船体底 全垫升气垫船 部或船体支撑面的下部,产生用以支撑船体使之 离开水面或地面的压缩空气层。航速可达50kn。 气垫船可分为全垫升气垫船和水面效应船两种。 全垫升气垫船:指籍助柔性围裙保持气垫,并籍 助气垫支承其全部重量的一种气垫船。 水面效应船:指籍助浸在水中的永久性硬结构, 完全或部分地保持气垫的一种气垫船,如双体气 垫船、侧壁气垫船。
明轮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4
船舶按用途不同的细分:
运输船 客船:游船(轮)、客船与高速客船 实习船 货船:干货、液货、冷藏、兼用、木材及多用途 渡船:客渡、车客渡等 拖带船队 顶推船队 渔船
工程船:挖泥、起重、海洋调查、敷缆、航标船等 工作船:拖船、供应、破冰船、海难救助、消防、考察等 其他船舶:游艇、储油加工、海上平台、内河运输船等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19
散装货船
2015-3-11
第一章 船舶常识
20
3)矿砂船
专用于载运散装矿砂,为单向运输船。 特点: (1)货舱为单层甲板,舱口较宽大,一般由两道纵舱壁将整 个装货区域分隔成中间舱和两侧边舱,在中间舱下部设置双 层底,中间舱装载矿货,两侧边舱作压载舱; (2)双层底设计得特别高; (3)有的货舱横剖面设计成漏斗形,这样既可提高船舶的重 心高度又便于清舱; (4)货舱两侧的压载边舱比散装货船大得多; (5)均为尾机型船,航速较低。 (6)一般采用高强度钢,且内底板等构件均采取加厚的措施, 有的直接对货舱采取重货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