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章 摩擦磨损润滑

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章 摩擦磨损润滑

➢可以解释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的现象 ➢不能解释表面越光滑摩擦系数越大的现象
27
3.1 干摩擦
2、分子作用理论 认为分子间电荷力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是摩擦的 起因,摩擦力是由摩擦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 力形成的。
可以解释表面越光滑摩擦系数越大的现象
28
3.1 干摩擦
3、粘着摩擦理论
➢摩擦表面处于塑性接触的状态; ➢滑动摩擦是粘着与滑动交替发生的跃动过程;
混合摩擦动画
35
第4节 磨损
➢表面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是伴 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磨损会消耗材料,降低运转精度,影响寿命和 可靠性。
➢磨损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机械的跑合、利用磨 损原理进行的加工(研磨、抛光)等。
36
4.1 磨损过程
机械零件的一般磨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磨 损跑 量合
4.1 磨损过程
磨 损跑 量合
阶 段
稳定磨损阶段
40
急剧磨损阶段
时间
设计不当或工作条件恶化时 不能建立稳定磨损阶段
41
4.1 磨损过程
合理设计 ➢缩短跑合期 ➢延长稳定磨损期 ➢推迟急剧磨损期
42
4.2 磨损分类
按磨损机理主要分为四种:
1、粘着磨损 机 理: 材料转移 发生场合: 重载下油膜或边界膜破裂,金属直 接接触,硬度不足 程 度: 轻微磨损、涂抹、擦伤、胶合
最常用的润滑剂是润滑油和润滑脂。
47
5.2 润滑剂的指标
1、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粘度 指润滑油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标志油液 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 ➢粘度越大,内摩擦阻力越大,流动性越差。 ➢选择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牛顿定律:两层流液体之间的切应力与其速度梯度成正比
du :动力粘度(单位 Pa • S)
实际接触面积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主要体 现在接触点的数量增加,而各个接触点因弹性和塑性 变形而使接触面积的增加是次要的。
22
第三节 摩擦
在外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或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其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 滑动的阻力,这一现象叫做摩擦,这时所产生的阻 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可分为两大类: 内摩擦:发生在物质内部,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 外摩擦:在接触表面上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
➢润滑膜完全将两接触表面分开 ➢摩擦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分子之间,摩擦系数很 小,大约 f = 0.001 0.008,而且不会有粘着磨损 产生,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液体摩擦动画
34
3.4 混合摩擦(混合润滑)
➢接触表面间边界摩擦和液体摩擦同时存在的状 态。 ➢混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要 比边界摩擦时小得多,大约 f = 0.01 0.08; ➢有金属的直接接触,仍有磨损存在。
dy
48
5.2 润滑剂的指标
粘度的度量指标:
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n、 恩氏粘度˚Et等。
动力粘度 单位:Pas
dynes/cm2 (泊,泊的百分之一为厘泊(cP)
运动粘度n 单位: m2/s cm2/s, 斯,百分之一为厘斯cSt
恩氏粘度˚Et 即相对粘度,以符号˚Et表示。
1
机械设计
第二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
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
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表面性质及表面接触 第三节 摩擦 第四节 磨损 第五节 润滑剂 第六节 润滑状态
3
第一节 概述
机械的运转必然产生零、部件的相对运动,有相 对运动就必然产生摩擦和磨损。
摩擦是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在失效的机械零件中, 大约有80% 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造成的。
➢摩擦力是粘着效应和犁沟效应产生阻力的总和。
两金属表面在法向载荷FN作用下的实际接触面积 Ar和名义接触面积A相比是很小的,微凸体接触 区所受的压力很高,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表面边 界膜遭到破坏,使基体金属发生粘着现象,形成 冷焊结点。
29
3.1 干摩擦
f

F FN

Ar B Ar sc
我国2006年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约9500亿元,约占 GNP的4.5%,2006年我国工业领域应用摩擦学知识 的节约潜力为3270亿元,占2006年GDP的1.55%
5
第二节 表面性质及表面接触
➢摩擦、磨损和润滑等摩擦学现象都是在两物体 接触的表面间发生的 ➢表面性质对摩擦/磨损/润滑性能有重要影响
F
2.2 表面接触
U1 U2
20
Solution Domain
y
Xo
b
Yo
a
Contact Ellipticity K= b/a
21
2.2 表面接触
表面接触的一些结论:
金属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只是名义面积的 1%到0.01%,视载荷的大小和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定。
微凸体大小、高度不等,接触时部分弹性变形,部分 塑性变形,两部分的比例与载荷的大小和表面特性有关。 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接触面上的应力非常大,多数摩 擦表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塑性变形微凸体
25
库仑定律
古典摩擦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法向力很大 的时候,实际接触面积接近名义接触面积,摩擦力 和法向力就不再成线性关系。
26
3.1 干摩擦
根据摩擦机理的研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几种干 摩擦理论: 1、机械啮合理论
认为摩擦起源于表面粗糙度,摩擦力是表面微凸 体机械啮合力的总和。滑动摩擦中能量损耗于微 凸体的相互啮合、碰撞以及弹性变形。
➢真正的干摩擦是不存在的,任何零件的表面不仅 会因为氧化而形成氧化膜,且多少也会被含有润滑 剂分子的气体所湿润或受到“油污”。
➢在机械设计中,通常将两接触表面没有人为引入 润滑剂的摩擦当作干摩擦。干摩擦时,摩擦阻力最 大,金属间的摩擦系数 f = 0.15 ~ 1.5。
干摩擦动画
3.1 干摩擦
四个经典摩擦定律 摩擦力F 与正压力FN 成正比 F =fFN 摩擦力F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F静 > F动 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无关
形状误差。它体现了表面加工方法的固有特性。
➢表面波度 指较大空间内周期性出现的不规则性波动。 往往是因为机床刀具或工件振动的结果。
➢形状误差 实际表面形状偏离名义表面形状的偏差。 在表面形貌分析中,通常是不考虑的。
15
2.1 表面性质
从摩擦学观点讲,表面粗糙度对材料表面性质影响
最大,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的大小来度量金 属表面的粗糙程度。
1 l
1n
Ra l
0
y(x) dx n i1
yi
16
WYKO NT9100 Profilometer
17
18
2.1 表面性质
表面组成
指表层结构和其物理化学机械性质。
在切削加工过程 中表层组织结构 将发生变化,产 生层次结构
典型的金属表面结构
19
2.2 表面接触
两金属表面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只有个别的微凸体 发生接触
润滑是改善表面摩擦、减缓磨损最有效的方法。
摩擦学(Tribology)是专门研究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 的两表面间现象和有关实践的一门科学技术,是有关 摩擦、磨损和润滑科学的总称。
4
第一节 概述
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摩擦消耗掉全世界1/3的一 次能源,约有80%的机器零部件都是因为磨损而失 效,而且50%以上的机械装备的恶性事故都是起因 于润滑失效和过渡磨损。美英德等发达国家每年因 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 %~7%,而在工业中应用摩擦学知识可节约的费 用约占GNP的1%~1.4。
上帝创造了魔鬼 魔鬼创造了表面
6
抛光+涂层变速箱齿轮
7
抛光+涂层变速箱齿轮
8
抛光+涂层变速箱齿轮
9
抛光+涂层变速箱齿轮
10
抛光+涂层滚子
11
表面形貌
Hobbed & Shaved Surface
Ground Surface
Honed Surface
polished Surface
12
2.1 表面性质
阶 段
稳定磨损阶段
急剧磨损阶段
时间
一般磨损的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磨损过程
磨 损跑 量合
阶 段
稳定磨损阶段
37
急剧磨损阶段
时间
新的摩擦副表面较粗糙,在10% , 50%的额定载 荷下进行试运转,使摩擦表面的微凸体被磨平, 实际接触面积逐步增大,压强减小,磨损速度在 跑合开始阶段很快,然后减慢。跑合阶段对新的 机械是十分必要的。
➢向承载的两摩擦表面间引入润滑剂,形成润滑 膜称为润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摩擦和磨损。此外还有 防锈、减振、密封、冷却、清除污染和传递动力 等作用。
46
5.1 润滑剂分类
固体润滑剂 (石墨、二硫化钼、尼龙等) 半固体润滑剂(各种润滑脂)、 液体润滑剂 (各种润滑油、水、液态金属等) 气体润滑剂 (空气、氦气、氮气等)
31
3.2 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其摩擦性 质与液体的黏度无关,只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 质有关。
边界润滑动画
单层分子边界膜摩擦
边界润滑不能完全避免金属间的直接接触,但可 以大大地减小摩擦力,一般 f = 0.1 左右。
32
3.2 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按形成的机理,分为吸附膜(物理吸附膜和化学 吸附膜)和反应膜。
摩擦
23
摩擦的分类
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
动摩擦还可根据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可将其分为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