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公共教育学知识点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 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 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返回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及其贡献
赫尔巴特于1806年撰写的《普通教育学》以及1835 年出版的《教育学讲授纲要》,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 科学化的奠基之作。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 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其理论可概括为“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 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赫 尔巴特也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劳动起源论
(一)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二)基本观点: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工具的制 造标志从猿到人的转变-----人及人类社会的诞生; 劳动标志着人类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劳动使人 和社会产生了教育的需要,并创造了教育的条件。
教育的本质
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1、育人性 2、目的性 3、实践性 4、社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
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
校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
育
的 经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济
功
能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文化功能 2、经济功能 3、政治功能 4、人口功能
教育的育人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根本功能)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
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 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 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 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 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 的人。
《公共教育学复习
2010.7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事实)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
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一般 原理和基本要求,为制定教育方针和政策,确定教育
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时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表现:感性化,注重现象描述,简单的观点与主张。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 中国:孔子、孟子等,《学记》是最早的教育文献。 •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时间:17世纪-----19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 表现:从现象描述到理论概括,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
观察法 调查法 经验总结法、 实验法等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起源、发展
教育的起源
两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 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 利托尔诺 2.基本观点:法国社会学家 利托尔诺在其所著 《动物界的教育》《人种的 教育演化》认为: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是动 物的一种本能活动。
• 心理起源论
评价2: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 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 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 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 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 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其 它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独立学科。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1、英国哲学家培根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2、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 3、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 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 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 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 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 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三 、教育学的科学阶段
时间: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表现: 1、进步教育运动和现代教育派的出现
– 杜威与现代教育派《民本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论、 “新三中心”……);
2、自然科学方法的借鉴与应用;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 前苏联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孟禄
2.基本观点:孟禄在其所著 《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 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 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 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 意识的模仿。
评价1: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 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 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 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 教育的社会性。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涵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连续 不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 发展的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 发展的过程。 – 发展的水平。
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 需要和儿童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 矛盾,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