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强.词夺理性格倔强.强.弩之末B、字里行间.亲密无间.山间.小道C、分.崩离析分.外妖娆分.化瓦解D、毫无禁.忌令行禁.止严禁.烟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邂逅奚落别出新裁苦思冥想B、惦记简练错综复杂发号施令C、花蕊酝酿眼急手快偃旗息鼓D、打烊契约出神入化老态龙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产品的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迫使他迅速停止生产。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③他成一个打柴的,混进了敌人的驻地。
A、巨变淡泊化妆B、剧变淡泊化装C、巨变淡薄化装D、剧变淡薄化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地址,怎么能找到他呢?B、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C、建立和谐社会,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D、他已经失败了三次,因而..并不气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穿上时装的表妹,容光焕发,趾高气扬....,愈发让人喜爱。
B、在这次行动中,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赌博窝点。
C、他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用法律衡量,还是罪不容诛....的,我们还得给他改过的机会。
1D、老张这个人绵里藏针....,别看他笑呵呵的,对人其实非常刻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我们坚信:任何恶雨邪风都吹不垮正义的力量。
C、厂家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务为原则,改革了处方和工艺。
D、观摩了这次庭审后,对我们这些政府官员的法律水平又有了提高。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2008年4月,湖北武汉市成功举办了《中部地区博览会》。
B、无论多么大的苦难,只要除以13亿,苦难就会变得微不足道;无论多么小的救援,只要乘以13亿,救援就会变成巨大的力量。
C、离这里二、三十里地有一个牧场,每年夏天牧民们都要在那儿欢度自己的节日。
D、我不知道他今年寒假能不能回家过年?8、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拟人手法的一句是()A、和煦的风,抚慰着含笑的脸。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她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D、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9、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军两种。
,地方军由都尉掌管。
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人数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帅中央常备军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中央常备军C、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帅10、下面的作品冠以“第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2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大理掌固①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
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②,帝怒,命斩之。
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阁。
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
”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驭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
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
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
”帝解颜。
会.独孤后③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
旷因免死,徙广州。
①掌固:大理少卿下属的官,掌管仓库及陈设等事。
②阿曲:意思是偏私不正。
阿是私,曲是邪。
③孤独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姓孤独。
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无阿曲初:原来,压根儿B、绰固.争固:固然C、以为旷不合.死合:应该D、会.独孤后在坐会:正当、正逢12、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指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帝怒,命斩之.②并杯赐之.A、均指代来旷B、均指代赵绰C、①句“之”指代来旷,②句“之”指代赵绰。
D、①句“之”指代赵绰,②句“之”指代来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自有它事,未及奏闻”一句中“闻”词类活用相同的一句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C、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14、对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得最恰当、最准确的一项是()3A、歌颂赵绰不计私仇,以德报怨。
B、歌颂赵绰能秉公执法。
C、歌颂赵绰能犯颜进谏。
D、歌颂赵绰善于说理,心胸坦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请将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驭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6、默写。
《长恨歌》(3分)①后宫佳丽三千人,。
②七月七日长生殿,。
③迟迟钟鼓初长夜,。
17、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不改变、不增减内容,但可以增删个别词)(4分)①今天离2008年奥运会召开只有62天了。
②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③奥运会彰显了世界人民大团结。
18、请以“地震”为背景,围绕“生命”这一主体,扩写一段彰显生命的尊严的话。
可以写成记叙描写的文字,也可以写成抒情议论的文字。
不少于50字。
(4分)19、将下面一段加横线的文字概括成不用比喻的一句话,不超过20字。
(4分)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0-21题。
子夜吴歌·秋歌①(李白)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③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④罢远征。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主要在吴地流行,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
②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
③玉关:玉门关。
④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
20、诗歌的一、二句描绘了什么画面?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21、简述二联与三联各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4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2——24题。
古代神话传说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有许多是在氏族社会产生的,但现在看到的却是封建时代的文字记载。
我国古代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传说的专著。
只在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些典籍如《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在氏族社会里,人类的生产力很低,知识也很少,而周围的自然现象却是变幻莫测;除自然现象外,还有社会现象的问题,包括部族间的战争等。
他们要求:一、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二、战胜自然界,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
这样就产生了神话和传说。
神话是纯粹的幻想和虚构,传说即是有一些历史事实的影子,人们根据一些历史事实,通过幻想加工,把那些故事内容大大充实起来。
自然界的现象总不免和社会现象发生关系,因此神话或传说里常常是表现了加工过的自然界,也表现了加工过的社会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神话里,关于自然界方面的多,关于社会方面的少,如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远古的时候,天地的四极没有了,九州大地分裂,天地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不能全部承载万物。
大火燃烧而不熄灭,洪水泛滥而不停止。
猛兽残害百姓,猛禽叼食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彩石来补苍天,砍断巨鳖的脚撑起天地四极,杀死黑龙来救济百姓,堆积芦灰来堵住洪水。
于是苍天补好了,四极端正了,洪水治服了,大地太平了,黑龙被杀了,百姓又平安乐业了。
5这则故事就生动反映了古代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只能借助神话幻想来战胜自然灾害的主题。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有删节)22、下列对古代神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神话是早期人类幻想的产物。
B、神话是经过人们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态。
C、神话是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知识缺少时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解释。
D、因为虚构,神话是不能反映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的。
2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话与传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学样式。
B、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在于,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事实的影子。
C、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全都产生于氏族社会。
D、从艺术风格上来看,神话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传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24、下列对女娲的故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不仅写出了洪水的泛滥,还反映了早期人类所受到的各种灾难。
B、故事歌颂了女娲与灾害斗争和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C、故事描写了女娲胜利后天下太平的景象。
D、故事反映了古代人类只能借助神话、幻想表达对大自然灾害无可奈何的消极心态。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5——27题。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
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
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潆潆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6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
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已感到精神怠倦。
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
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大凡再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趟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静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快不知姓什么好。
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嘬了一顿。
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
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远目标跋涉的动力。
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
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