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
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
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
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
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
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
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
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利用母语进行与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课堂教严格控制实用母语或媒介语。
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直接法,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目的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无论是言语的理解或表达,都应避免依赖母语的翻译过程,强调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这才是正确的。
其实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在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的,在其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的规则和习惯必然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即所谓语言学校的“迁移”现象。
这种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的两种。
正面的影响称为“正迁移”,负面的称为“负迁移”。
第二语言教学贯彻对比的原则。
(7)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由于语言教学是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要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如教具、图画、照片、实物和动作等,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并加深印象,也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