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共享)新2020-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课“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

(浙江共享)新2020-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课“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

第2课“蒸汽”的力量[学习目标]学考内容考试要求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b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c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2.条件(1)资金: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

(2)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市场:圈地运动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海外市场的需求。

[图解识记]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素二、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1.棉纺织业(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又称“珍妮纺纱机”)。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在英国曼彻斯特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和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2.动力方面:1782年,瓦特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又称“万能蒸汽机”或“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2)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知识点拨]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2)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到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逐渐成熟①标志: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②史实: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拿破仑三世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废除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知识点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是指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也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图解识记]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主题一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内容1.工业革命的条件史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史料二(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庭出租了16个牧羊场。

……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 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史料解读]史料一中的划线信息说明市场的扩大要求技术革新。

史料二中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业中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革,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原料等条件。

[问题思考](1)史料一表明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这场运动与后来的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提示(1)表明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2)经济运动:圈地运动。

联系: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原料等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内容史料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史料解读]抓住史料中的关键语句:“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工厂代替了作坊”。

[问题思考]结合史料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提示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史实: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其他史实也可)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大帝国。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4)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5)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内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

主题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史料蒸汽机车汽船[史料解读]蒸汽机车和汽船的发明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联系?提示事件:工业革命。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技术发明又为其形成提供了一些必备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将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2.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史料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史料解读]划线部分信息“所有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这反映出世界市场的形成。

[问题思考]史料直接反映了什么?本质上体现了什么?提示史料反映了新兴工业部门加工的原料及产品遍及世界各地。

本质上体现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1.(2017·4月浙江学考)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

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手摇纺纱机②骡机③飞梭④水力织布机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英国纺织业中技术发明的顺序是飞梭-手摇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即③①②④,故选B项。

2.(2016·4月浙江学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答案 C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的塞维利;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英国的韦奇伍德;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卡特莱特;1771年,阿克莱特创办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故选C项。

3.(2015·10月浙江学考)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年份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台数0.24 1.4 5.5 10 25 40A.改变了世界格局B.密切了国际交流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答案 D解析材料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数量的增加。

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数量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D项正确。

4.“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

……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

”这段论述反映( )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答案 D解析从材料“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接受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了世界工业市场的一部分,故选D。

5.(2018·4月浙江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

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

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

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

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

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