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1题;共5分)
1. (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将________子无怒乘彼垝________垣夙________兴夜寐
渐车帷裳________ 咥________其笑矣
二、解释2--5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共4题;共6分)
2. (3分)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
3. (1分)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
4. (1分)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
5. (1分)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
三、文言知识细梳理 (共8题;共16分)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7.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 槌床便大怒至于顿丘
B . 处分适兄意人生几何
C . 羁鸟恋旧林忧思难忘
D . 复得返自然约为婚姻
8.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 . 行李之往来
C . 汉亦留之以相当
D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9. (2分) (2018高一下·东台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 则思知足以自戒
10. (2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 其妻子环而泣之
B .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 .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 . 恐吾无其实
11. (2分)下列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赔话,救了他……②自从得了恩人救济,赍发小人……
③“大姐,这两人来得不尴尬。


④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⑤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⑥只要提防他便了。

A . ①②⑤
B . ③④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⑥
12. (2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 .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13.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为之奈何?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 我为鱼肉,何辞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四、课外拓展: (共1题;共8分)
14.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犹可说也说:解脱
B . 无与士耽耽:沉溺
C . 自我徂尔徂:往
D . 渐车帷裳渐:渐渐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桑之未落太子迟之
B . 士贰其行吾其还也
C . 以尔车来具告以事
D . 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3)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悔恨和警醒。

B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了对比。

D . “女也不爽”意思是女主人公并无差错,她对感情忠贞,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 . 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C . 运用对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歌通过女主人公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以及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 . 本诗三次写到淇水,有实有虚,贯穿全诗,淇水是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见证,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可谓构思精巧,匠心独运。

参考答案一、基础攻坚 (共1题;共5分)
1-1、
二、解释2--5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共4题;共6分)
2-1、
3-1、
4-1、
5-1、
三、文言知识细梳理 (共8题;共16分)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四、课外拓展: (共1题;共8分) 14-1、
14-2、
14-3、
1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