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简介 (2)二、编制依据 (2)三、工程目标 (3)四、施工部署及准备 (4)五、操作工艺 (4)六、质量标准 (10)七、成品保护及注意的质量问题 (16)八、质量控制体系 (18)九、安全保证措施 (20)十、环境保护措施 (23)十一、其它施工措施 (24)一、工程简介本工程***区**镇示小城镇*期***************8坐落在**镇**村,现场南侧为已有规划道路****路,东侧为远*****路,西侧为已有规划的永久绿化带,北侧为******标段*******楼。
建筑面积48413.58㎡,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基础垫层混凝土采用C15,基础-0.000混凝土采用C30,0.000-屋面混凝土采用C25;基础挡土墙墙体采用承重型页岩烧结实心砖;主体墙体采用承重型页岩烧结多孔砖KP1型。
最高层数5层;基坑深度为现场地坪下深0.8至1.2米左右;室地坪±0.000相当于**高程5.350;室外高差0.60m,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40m-1.70m,水位标高 1.90m-3.19m;实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0.20-1.50m,水位标高2.00m-3.48m;住宅楼都为5层,建筑高度为16.90m,屋脊高度为17.80m.现场地势平坦,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较为紧凑,地下无管线及待拆建筑物,电源及水源均已引入厂区;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Ⅱ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一道防水设防。
高程采用大沽高程。
二、编制依据1.由建设单位提供的《**********************************************》2.主要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规程、图集文件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16)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6)6.《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0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2008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1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3-201113.《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1114.《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JGJ137-2001(2002年局部修订)15.《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三、工程目标1.质量目标:工程达到国家及天津市验收规合格标准,创优质工程;2.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安全生产无事故,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100%。
一般工伤事故控制在1.2‰以下,重伤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职业病为零,中毒事故为零,高处坠落事故为零,机械伤害事故为零。
杜绝死亡事故。
获得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3.工期目标:开工日期:....年..月..日,竣工日期:.....年..月..日。
确保满足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于各里程碑节点工期的要求。
分段里程碑工期要求:年月日开始桩基施工,在年月日完成桩基工程;年月日前完成楼号的大应变检测,使楼号在冬季施工时间结束后具备土方开年月日正式挖槽施工;年月日完成基础工程并基础验收完毕(±0.00以下部分);年月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并完成主体验收工作;二次结构施工完成;年月日外檐保温及屋面工程(除挂瓦工程外)完成;年月日前完成室抹灰工程完成;年月日前完成窗框及窗扇的安装工程;四、施工部署及准备1、材料及主要机具:1.1 商品混凝土:要符合设计要求。
1.2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1.3 垫块:用成品垫块。
1.4 主要机具:1.4.1 浇筑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等。
1.4.2 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扎丝用)、弯钩机等。
1.4.3挡土墙砌筑: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线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砖夹子、小线、筛子、扫帚、八字靠尺板、钢筋卡子、铁抹子等。
1.4.4大型机械:汽车泵、混凝土罐车、汽车吊车2 、作业条件:2.1 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设计要求挖完土,而且办完桩基施工验收记录。
2.2 桩顶伸入承台应符合设计要求。
2.3 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2.4 现场道路及水电布置完毕且不影响新建工程基础施工。
五、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主要施工顺序为:基槽(基坑)开挖→砼垫层→定位放线→承台梁钢筋绑扎→梁模板支护→梁混凝土浇筑→挡土墙墙体砌筑→圈梁施工→回填土方。
1.1砼垫层施工:土方开挖到位后,进行人工平整,清理松散土,超挖部分可在浇砼垫层时一并用C15 砼垫平,为保证标高准确,在施工段做塌饼,砼铺平后,用平板振动器震实抹平压光,为保证轴线的准确性,应对图纸用经纬仪复核。
1.2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定位放线→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绑好垫块1.3模板制作与安装:定位放线→根据尺寸制作模板→安装模板→加固1.4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养护1.5基础挡土墙墙砌筑: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1.6圈梁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2、钢筋工艺:2.1钢筋制作2.1.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使用。
2.1.2钢筋调直:用机械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2.1.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2.1.4钢筋弯钩或弯曲2.1.4.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角弯钩和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半圆弯钩为6.25d,直角弯钩为3.5d,斜弯钩为4.9d。
2.1.4.2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5d。
2.1.4.3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
根据箍筋外包尺寸或皮尺寸而定。
2.1.4.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2.1.4.4.1直角弯钩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1.4.4.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2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与安装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施工。
采用22#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的钢筋,20#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的钢筋。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
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2.3绑垫块:底部钢筋下的垫块,厚度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模板制作与安装:3.1根据图纸设计尺寸放出承台基础模板外边线尺寸,经复核无误,即可进行模板安装;3.2承台梁基础模板安装采用竹胶合板,模板拼装应接缝严密,尺寸准确,四周设置斜撑和水平撑支撑牢固;3.3承台梁模板按弹出的承台边线,把侧板对准边线垂直竖立,用水平尺校正侧板顶面水平后,再用斜撑和平撑加固牢。
当基础较长,应先安装两端的端模板,校正后,再侧板上口拉通线,依照通线安装侧模;3.4基础柱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安装教正后,用φ48×3.5的钢管柱箍,500mm间距固定牢固;4、混凝土浇筑:本工程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泵车运输,承台梁混凝土为C30。
4.1混凝土工程每个承台梁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
4.2混凝土供应设备、车辆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要满足要求。
4.3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合格,保证质量要求。
4.4混凝土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4.5浇筑混凝土前应对砖胎模浇水湿润,清扫杂物及积水后再浇筑。
4.6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4.7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确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但不超过500mm。
4.8 振捣:应沿承台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
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
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
4.9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4.10振动棒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使得层面粘结为一体,无分层接缝的痕迹,振捣要密实,直至混凝土表面不浮浆或气泡很少为止。
4.11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要及时,保持湿润有水,必须时加盖防水物品,防止太阳的爆晒和干燥,派专人养护至少7天,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13控制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外温差和较大的温度,产生收缩应力。
而避免出现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的基本措施在于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改善边界约束程度,削减温度收缩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改进构造设计以及加强施工的温度控制和管理等方面,一般常见的技术措施有:①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度;②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③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收缩应力;④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⑤加强施工的温度控制观察。
4.13.1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1%的UEA混凝土膨胀剂,避免或减轻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4.13.2在部份承台预埋测试温度使用的塑料管,便于测试混凝土温度。
5、基础挡土墙砌筑:5.1拌制砂浆:5.1.1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