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教案
总结: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有关概念和参数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作业:1.病人,王先生,35岁,患急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钠皮试。皮试5分钟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数、血压下降。
(1)考虑病人出现什么情况?
药物自进入机体到从机体消除的全过程。
1.吸收2.分布3.生物转化4.排泄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 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两个重要概念:
首关消除: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
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口服后约90%被首关消除。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08)保存期限:5年
课程名称
病理学基础
授课教师
叶凌宇
授课班级
护理1、2、3班
教案审批意见
授课日期
2020年4月28、27、30(1、2节)
同意使用.
审批人:
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数
1、2
课 题
第二章、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目的
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等,熟悉糜烂溃疡修复的概念
(2)最小有效量:是指药物呈现治疗效应的最小剂量,又
称阈剂量。
(3)最大治疗量:是指药物呈现最大治疗效应,且又不引
起毒性反应的剂量,又称极量。
(4)常用量:临床用药时,为了使疗效可靠而又安全,常
采用比最小有效量大些而比最大治疗量小些的剂量,
称为常用量。
(5)最小中毒量:是指药物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2. 胆汁排泄
药物的半衰期(t1/2)
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药稳态浓度
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后,经4~5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基本达稳定水平。将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又称坪浓度或坪值。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一般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同意使用.
审批人:
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数
3、4
课 题
第一章:第三、四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
教学目的
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和主动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教学难点
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三)选择作用
(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预防作用 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2)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的分类:
(二)分布1.与血浆蛋白结合2.与组织的亲和力3.局部器官血流量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 5.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三) 生物转化
(四)排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机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产物是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根据他们与受体结合是否可逆,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阻断药。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08)保存期限:5年
课程名称
药物学基础
授课教师
蔡惠娇
授课班级
助产2班、护理3班、中康班、口腔班
教案审批意见
授课日期
2020年 4 月29、27、30、30日星期三、一、四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一、导入:疾病的三大规律是什么?发生疾病时细胞会最先出现什么变化
二、新课讲授:
第一节适应
1、适应的概念与方法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又叫适应性反应)
萎缩: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概念)
分类(重点):生理性(跟外界因素无关)、
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入院抢救。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巴
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医嘱: ①排除毒物:1:2000高锰酸
钾溶液洗胃,10g硫酸钠导泻,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
新课讲授: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通过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的研究,阐述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6)致死量:是指能引起死亡的剂量。
(重点掌握)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08)保存期限:5年
课程名称
药物学基础
授课教师
蔡惠娇
授课班级
助产2班、护理3班、中康班、口腔班
教案审批意见
授课日期
2020年 4 月 27、24、28、28日星期五、一、二
同意使用.
审批人:
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数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第三节 影响愈合的因素
1、年龄、营养、药物、异物、感染等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
四、布置本节课作业及下一节课任务
解释什么叫非损伤应答
用图片的形式讲解各种病理性萎缩的临床表现
注意比较肥大和增生的区别。
要为学生们讲解什么是间叶组织
一期愈合的伤口可以进行缝合
二期愈合的伤口不行,这个要和学生重点强调,避免感染
骨折愈合需要四个阶段因此需要一两年才能完全长好
原因去除可恢复、过度会变肿瘤
5、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受刺激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①鳞状上皮化生:如气管粘膜柱状上皮、宫颈柱状上皮化生
为鳞状上皮。最常见
②肠上皮化生:如胃黏膜化生成小肠或大肠上皮。多见于慢性胃炎
③间叶组织化生:如纤维组织化生为骨组织、软骨组织。
肌肉反复受伤,肌肉内可化生出骨组织
1、2
课 题
第一章:第一、二节:绪言、药物效应动力学
教学目的
掌握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重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教 具
PPT、电脑
作业布置
副作用:可预知不可避免。
毒性反应:可预知不可避免。肝、肾毒性
变态反应 :不可预知不可避免。皮疹、药热
后遗效应:隔日还会有反应。
继发反应:二重感染。
停药反应:反跳现象。
特异质反应:与剂量无关。
药物依赖性:生理性依赖,心理性依赖(成瘾性)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2)配体: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配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小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处方、药品说明书。
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ivgtt
静脉注射:iv
皮下:ih
肌内:im
口服:po
受体激动药(又称受体兴奋药):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为防止发生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应采取什么措施?
简单扩散:CO2、O2、NH3、水
易化扩散:钠离子、钾离子
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
通道易化扩散:钠离子、钾离子
主动转运:钠离子、钾离子
胞吞、胞吐
吸收
(1)口服给药
(2)舌下含服
(3)直肠给药
(4)注射给药
(5)吸入给药
(6)经皮给药
(1)无效量: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小,不呈现任何治疗效 应的剂量。
预习下节课内容
主要
知识点
药物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学会处方、药品说明书的识读和正确使用药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互动法
其 它
无
教案纸第页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 具
PPT、电脑
作业布置
作题目
主要
知识点
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有关概念和参数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互动法
其 它
无
教案纸第页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提要与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