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4学时
3学时
第11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第12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第13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4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5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第16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7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8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资料:
1.中文: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病毒学报
2.外文:
Phytopathology.
Plant disease.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plant pathology
Plant pathology,3rdedition,byGeorge N.Agrios
网站:
① /南湖教苑/精品课程
②/
③/mpp/
④/

⑥/
2.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三)病害循环:
1.病原菌的越冬
2.侵入与再侵染
3.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菌核基数
2.气象条件
3.水肥管理
4.种植方式和密度
5.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清除菌源
3.种植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①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②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
5.生物防治:
①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据作物季节和
田间病害发生
情况分3次到
教学实习点现
场教学。
第2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3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4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12学时
6学时
6学时
第5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6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7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9学时
6学时
3学时
第8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9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10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7学时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
授课章节
本章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本课程理
论讲授采用多
媒体课件教学;
实验课程配合
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在实验室
对病原物形态
特征进行显微
观察,并进行
病害田间调查。
课程教学
实习0.5周,根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授课时间2004-2005春季教案编写时间2004年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代码
03031
总学时:70学时
理论:40学时
实验:30Leabharlann 时实习:0.5周学分
2.5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侯明生,黄俊斌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专业2004年级1—4班
2.病原菌的传播与侵染:流水传播①从叶片水孔侵入②从叶片伤口侵入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侵入③芽鞘或叶鞘变态气孔侵入 维管束 典型症状
(四)发病因素: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6学时,其中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4学时,水稻其他病害2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实验课5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实验课详见实验教案。
教材和主要考资料
教材:
1.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北京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2.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类型病斑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3.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4.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一、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五)病害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减少病原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肥水管理
4.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处理;②喷药保护
二、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
(一)病害症状类型:
1.叶枯型
2.急性型
3.凋萎型
4.黄叶型
(二)病原物形态与生理性状及生理分化
(三)病害发生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①病稻草和稻桩;②带菌谷种;③再生稻及自生稻株;④杂草及其他植物




1.水稻抗病性
(1)抗性机制
(2)抗性遗传
2.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
3.气象因素
4.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
(五)病害防治
1.加强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
2.种植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
4.药剂防治
5.生物防治
三、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一)病害症状特点:
1.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1.叶瘟的四种类型及区别
2.节瘟
3.穗颈瘟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1.形态学特征
2.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分化与鉴定
3.病菌的地域分布与环境条件关系
(三)病害循环:
1.病原菌的越冬与初侵染
2.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四)发病因素:
1.水稻的抗病性
2.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
3. .栽培管理
4 .地理条件
第19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第20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合计
7章
70学时
40学时
30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6学时
章节
第一章水稻病害Rice disease本章11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5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上常见病害发生的种类。
2.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循环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主题